反思教学评价 回归数学本质 一起来做“明”师
——2017同安区教师暑期全员培训活动报道之二(小学数学)
【上午场】
8月16日上午的天空骄阳似火,比这骄阳更热情的是同安区小学数学教师们求学之心。为了进一步更新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区进修学校特别邀请了福建省教研室专家罗鸣亮老师为老师们带来《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讲座。
活动开始,主持人进修学校教研员王冬晖隆重介绍了罗鸣亮老师。罗鸣亮是福建省普教室小学数学教研员,是全国著名专家,罗老师能在百忙之中为我们准备这一场培训,这是对于同安教师们的厚爱,希望老师们认真聆听罗老师的讲座内容,感受精髓,在教学中进行实践。
讲座中,罗老师用《都是我们惹的“祸”》为题,迅速抓住了老师们的探究真心,接着罗老师通过列举几个典型的监测题目,引发教师们思考什么是教育质量监测,通过监测来反思如何调整自身教学行为?通过生动的大量实例,风趣幽默的语言一步一步的引发教师们的思考,如何在典型例题中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选取了数学核心能力之一的运算能力来展开阐述,对教师们进行引导,如何在教学中回归数学本质。找原始,突出学生对于数学核心概念的深入领会。借直观,直观模型是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重要方式,但同时要思考直观与动脑的关系,不能过早介入教具,而剥夺了学生动脑的机会。讲联系,看似不同方法的背后都藏着相同之处,以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运算法则为例,教师要善于捕捉与寻找知识点之间的丰富内涵关系,使教学材料呈现丰富的结构。
最后罗老师提倡教师们一起来做“明”师,建议教师们避免花哨的教学形式,回归教材本身,读懂教材理念,读顺教材结构,不要轻易改编教材,通过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本质,把握学生认知特点。进行深刻+生动的数学教学,回归数学教学本质。
通过这场培训,教师们都被罗老师的生动幽默的语言风格所吸引,教师们时而微笑共鸣,时而思考反省,时而提笔记录,时而拍照留存,用心地凝听,认真地思考,努力地内化。
罗老师列举丰富的典型实例,一针见血的思考分析,以及实践性强的指导意见,老师们将带着这些满满的干货,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反思运用,一起向成为一名“明师”努力!
【下午场】
“疑为思之始”。问题是思维的起点。8月16日下午,延续上午的罗鸣亮老师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话题,主讲人罗鸣亮老师,主持人王冬晖老师共同组织我区2017年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监测研制项目组成员,市技能赛参赛选手,优质课参赛选手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困惑》的主题研讨活动。
主题研讨活动由教师们提问在平时教学中遇到的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问题和困惑,与罗老师进行互动答疑解惑,教师们共同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策略。
有老师提出在监测中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分数的意义,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罗老师举例3×
可以解决哪些数学问题来引导教师们思考,在教学分数乘法的时候,是否有回归到数学的本质,还是只是教给学生一些取巧的方法,一针见血的指出了问题的根源,在教学源头对于数学核心知识教学的缺漏,后续的监测就会不断的出现问题,不能等出现了问题再来救火,而是应该在教学环节中就思考怎样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分数乘法。
有教师提出有些简单的知识,老师还没有讲,学生就已经会了,要不要教?怎么教?
罗老师建议教师们重新考虑教学的起点与目标,学生的“会”往往是知识层面上的“孤立的会”,但没有把它融于知识体系之中,是零散的会,相应的数学能力发展是不够的,这种类型的知识在监测中一旦进行综合应用也很容易出错,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将知识点进行联系性的教学。
后面教师们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都在罗老师的指点下一一拨开迷云,重见光明。在研讨交流中,教师们的思维进行了碰撞,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测评框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如何调整自身教学行为来帮助学生掌握更扎实有效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同安教师进修学校
同安岳口小学 吴奋华
关注数学素养,聚焦过程评价
——2017年同安区教师暑期全员培训活动报道之三(小学数学)
八月的阳光依旧炙烤着大地,高温仍未褪去,但这并不能阻挡同安区小学数学老师们追求进步与提升的脚步,2017年8月17日,同安区小学数学暑期全员培训活动在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芸溪校区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今天为我们主讲的是厦门市海沧区延奎小学的校长易增加老师,两场培训中,易老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借助丰富的视频、案例等资源,令人如沐春风。
v
易老师以案例《分数乘整数》作为开篇,先请老师们用画图表示
,接着易老师分享了对这个片段设计的反思,由整数乘法类推到分数乘法,其实并没有帮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它的含义,而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这样的模仿,放给五年级、四年级甚至是三年级的孩子,同样可以,所以带着这样的认识,重新研读教材,翻阅资料,重整设计。再一次的磨课中,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求果汁的体积都是“一瓶果汁的体积乘以瓶数”这一数量关系来列式解决,从而帮助学生理解
的列式道理,突破了难点。在讲解这节课之后,易老师播放了一个微课的视频,在视频中,讲课老师将整数乘整数、小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结合在一起,突出这三者的不同点在于计数单位不同,让学生回归算理的本质想问题。
当老师们还在回味上一个案例时,易老师又为我们带来另一个案例——《平行四边形的认识》。首先,易老师向老师们提出一个问题:将两个长方形交叉摆放,重叠的部分是平行四边形吗?接着又问: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在一系列的疑问后,易老师向我们展示如何利用方格纸证明平行四边形左右等距、上下等距以及对边平行,并通过李鹏老师的微课解释了三角形为什么会具有稳定性。
同是几何图形案例的《圆的周长》亦是让我们受益匪浅,易老师再次向老师们发起一轮设问:如何用画图说明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在老师们思考的同时,易老师通过课件演示,讲解如何在课堂中让孩子明白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一猜想,由4倍想到正方形,由3倍想到正三角形,步步深入,如此设计,让孩子学会思考,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两个多小时的讲座,让我们看到的只是易老师智慧的冰山一角,易老师告诉我们,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从把真理教给孩子转变成带着孩子去找真理,任何单方面机械的灌输和说教,都会从根本上影响孩子的学习,数学老师要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使学生的课堂越加灿烂,精彩纷呈!
张茹华老师也在讲座的末尾对老师们寄予希望,希望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都能有课程意识,提升学生的再创造能力,在数学课堂中不断渗透数学核心素养。
培训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此次培训给予我们的收获是满满的。正如邵文川老师在讲座最后说的那样,我们的重心应该放在把握学科结构,回归数学的本质,打通结构,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实践,通过讲座去思考,去探索。带着这些收获,期待着我们在新学期里,努力地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反思,不断提升,不断成长!
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
同安教师进修附小 张舒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