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同安区教育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相关文件要求以及《中共厦门市同安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2020年工作要点》等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教育系统实际,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服务型机关
1.提升服务意识与能力。一是加强统一领导。建立了以分管领导为负责人,局相关科室参与的行政审批工作机制。在行政权责清单事项清理、梳理、运行等工作环节,多次召开工作布置会议,明确分工,切实落实,不断提高行政审批的综合管理水平。二是印发《同安区教育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20年市教育局机关普法工作计划的通知》,制定普法工作计划,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要求,构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普法工作格局。三是重视机关干部作风建设,以“面向基层、立足基层、服务基层”为宗旨,通过建章立制,采取系列措施,大力加强机关干部的自身素质教育,坚持依法行政,努力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不断打造服务型机关。
2.提升审批服务实效 。一是制定《厦门市同安区教育局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审查工作细则(试行)》,实施动态管理,2020年根据权责清单事项、省市“五级十五同”工作部署,梳理办事指南31项,其中行政许可类15项,公共服务类7项,行政确认类1项,其他类3项。二是简化办理程序。按照受理、审查、决定、办结4个环节办理,采取处室经办人承办、处室负责人(窗口首席代表)审核、分管领导审批的行政审批办理程序。按照规范、高效、便民的要求,对流程进行优化,进一步改进审批环节,减少中间环节,压缩审批时限,所有服务事项均已压缩至法定时限的20%,减少证明材料28项,切实方便办理人,提高服务质量。三是推行网上“马上就办”。自2018年起,同安区小学随迁子女招生开始试行网上办理,通过“i厦门 ”积分入学系统预约、审核、派位,基本实现线上一条龙服务。近三年共受理积分入学申请达16420人次,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及时总结推广“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经验做法,以点带面,典型示范,打造特色,培育品牌,着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3.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根据“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求,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明确抽查主体、依据、对象、内容、比例、方式、频次等须事前公开的内容,对学校食品安全、教育教学督导、教育经费等进行抽查,并及时将抽查结果予以公示。开展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公众评议,增强群众监督实效。2020年共开展双随机检查16次,检查事项覆盖率100%。
4.定期总结梳理。根据全年工作安排以及行政执法工作开展情况,建立行政执法统计年报制度,定期总结行政执法工作情况。2020年,同安区教育局共受理行政许可50件,受理行政确认913件。完善卷宗管理。根据在行政审批中心的审批受理情况,逐项形成卷宗,并做好存档、备查等工作,做到执法全信息可随时调阅。
二、深化部门协作,行政程序法定化
1.坚持重大行政执法决定集体研究制度。由机关负责人作为推动落实本机关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对本机关作出的行政执法决定负责。结合工委会、局 务会等形式,重要行政执法决定集体研究制度,确保决定公开、透明。坚持重大行政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决策法定程序严格落实。例如,出台的《关于印发同安区2020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积分入学办学实施细则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全部严格遵照“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法定程序,提升了决策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2.多渠道补充人员力量。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律师作为区教育局法律顾问,补充教育局法制力量,切实解决教育局法制审核专业人员数量不足、专业化程度较弱等问题。
3.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职能,形成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对食品安全、疫情防控、校外培训机构等重点领域进行联合执法。例如:2020年,由区教育局牵头,多次组织联合市场监管局、人社局、民政局、公安分局、卫健局等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多次组织开展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展随机巡查,规范办学行为,研究确定黑白名单,实施黑白名单动态管理。目前,对外公布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28家、黑名单0家。
4.落实规范性文件管理及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厦门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 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审查、备案、公开等制度,实行规范性文件动态管理,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有关工作,健全同安区教育局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确保我局制定市场准入、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经营行为规范、资质标准等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平竞争要求,防止出现排除、限制竞争的情况。
三、推进信息公开,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1.信息公开全覆盖。2020年同安区教育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福建省政府信息公开办法》和《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认真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动公开政府文件69件,通过教育局网站主动进行政务公开68条;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通知》(闽政办〔2020〕26号)精神,制定并发布《同安区义务教育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增设“义务教育”栏目,做好义务教育领域基层政务公开。全年共发布信息185条,让我局的义务教育领域政务公开日趋标准规范。
2.信用体系逐步健全。制定《同安区教育局信用目录清单》,对照《2020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绩效考核指标》工作任务,强力保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将实施信用承诺制度情况纳入各督导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检查、考核、通报,确保信用承诺制度落到实处、取得成效。组织全系统师生认真学习《厦门经济特区社会信用条例》。在学校中广泛开展诚信教育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引导教育学生,做到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使诚信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头脑中,内化为自觉行动。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管理。是对同安区所管辖的培训机构建立动态黑白名单,将存在有违规办学行为、不按规定参加年检等不合规行为的培训机构拉入黑名单,培训机构按照相关要求整改合格后方能恢复其白名单资格。定期进行行政许可公示,开展“双公示”工作自查。对全区中小学生大力开展诚信考试、杜绝考试作弊等专题教育活动。
四、创新管理方式,抓实学校法治建设
1.强化理论中心组学习。区委教育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将法治教育纳入重要学习内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决策部署,推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市工作;深刻认识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学法、尊法、崇法的态度推动各项政法工作沿着法治轨道更好发展。将法治考试纳入机关干部提拔必考项目,教育局主要领导带头参加任职宣誓。
2.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对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切实把法治教育列入国民教育体系,纳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征订法治教育读本,丰富法治课内容,改变教师单纯讲解法律条文的授课形式,增强法治课的针对性和生动性,提高教育效果。将法治教育课扩大到课堂外,组织师生到同安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参观,使法治教育主动向其他学科和实践活动渗透,形成以知法、懂法、用法为目的课堂教学系列,以增强法治观念为目的相关学科教育系列,以提高学法用法自觉性为目的实践活动系列。高度关注农村留守少年儿童和进城农民工子女等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法治宣传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鼓励和支持法治宣传志愿者深入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活动和维权活动。
3.开展普法主题活动。结合“七五”普法规划收官年,将法治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进校园”活动,组织开展宪法日、法治主题班队会、法治讲座、普法知识竞赛、法治主题演讲比赛、辩论比赛、书画创作、电子小报、法治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体验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优秀作品的评比、汇编工作,并通过微信、网站、展板等形式加强宣传,对青少年进行生动、直观、潜移默化的法治教育;会同司法局等部门举办同安区第四届“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宪法进校园主题日活动。充分运用第二课堂和各种社会法治实践活动,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不同的活动形式,集中开展模拟法庭、重点案例剖析、图片展览等深受青少年喜爱、易于理解、便于参与的法治实践活动,帮助青少年在实践中掌握法律知识,在体验中增强法治观念。
4.推进宪法宣传与学习。积极组织各校参加2020年教育系统“我与宪法”动漫微视频征集活动和第五届全省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积极开展“学宪法 讲宪法”网上学习和“宪法小卫士”活动,共有98所学校78807名师生在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注册参与宪法与法治知识在线课程学习,28416名学生参加第五届“学宪法,讲宪法”在线能力测评活动。在“学宪法 讲宪法”市级演讲比赛中,我区共有12名学生分获一、二、三和优秀奖;在2020年教育系统“宪法宣传周”活动中,我区107所中小学、直属校(含农村完小、教学点、职特校等)97198名学生进行了“宪法晨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