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迸发思维的花火 ——记厦门第五期农村小学科学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班教育实践活动报道之一

发布者:叶延国发布时间:2017-12-11浏览次数:221

2017年1130日上午,根据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培训部的部署和同安区2017-2018上学期小学科学教研计划的安排,在梧侣学校录播室举行“厦门市第五期农村小学科学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班教育实践暨区级主题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区小学科学教研员梁思棋老师主持,农提班成员及2017年科学新教师参加活动。 根据2017年厦门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研修方案,农提办的成员黄玉芹、李江水、王莹率先进行同课异构活动。本次开课课题为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光的行进》。

   

对献课的老师来说这是一次展现自我,发现不足的好机会。三节课,同一课题,从中发现老师们的异同,更是借鉴别人的经验。同样一个教学环节,不同的老师处理方式都有着自己的艺术。同一个实验内容:探究光的行进路线,不同的老师采用了不同的实验材料。如黄玉芹老师用激光笔和黑色塑料软管进行多种形状探究对比,发现只有直线光线才能射出,由此,学生自主发现光沿直线传播。而李江水老师,则另辟蹊径。他采用的是用喷壶喷出水雾直接看到光路,更为清晰直观。学生在他的课堂中绽放着思维的火花。而来自凤南中心的王莹老师更是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采用学生自选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在课堂中合作探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探究,得到自己的解释,更是难能可贵。

   

   

对听课教师来说,“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或者,为某个未解问题冥思苦想,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可以整体提升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来源: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   同安梧侣学校  黄玉芹)

来自农提班的陈雅芬、陈雅燕、胡荣勋老师三位老师分别进行主题评课发言。大家一直认为科学课是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对三位执教老师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听者皆有所得。

最后借用数学家华罗庚的一句话:.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在科学教学上,我们用心思考,教学相长,让我们走向成长。

(图文 黄玉芹)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