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带动谋变革,初心如一求发展
——记同安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研训导一体化”探索与实践》开题活动
2019年9月30日,厦门市同安区“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研训导一体化”探索与实践》在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开题。
开题活动由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柯福强老师主持。同安一中副校长、市专家型教师、市首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江坚智,同安区第一实小校长、省名校长、市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郑良意两位老师担任开题评议专家。该课题组成员和区教师进修学校全体教师参加活动。
活动开始后,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主任吕清香老师代表区科研规划办宣读《课题立项通知》。
接着课题主持人、同安区进修学校康东鹏副校长做《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训导一体化”探索与实践》课题开题报告。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在现有各级专业化教师发展机构系统中处于基层的地位,它承担的主要是县(区)域内中小幼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基础性发展促进任务。从这样的定位出发,课题主持人对“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和“研训导一体化”概念、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思路、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预期成果、课题组的学科分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报告。
“研训导一体化”的提法源于2017年厦门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的“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构建‘研训导一体化’工作机制”。从深层的意义看,“研训导一体化”是教师进修学校工作机制的一次变革。它涉及到教师进修学校工作视野的聚焦、工作重点的锁定、工作方式的创新、工作绩效评估标准的建设等等。它将教研指导、教师培训、教育科研从原有的单一事件关注,提升到系列性、整体性、过程性,注重“学以致用”“应用效果”“智慧提升”等方面的综合关注,从教学情景关注转变为教师发展关注,试图通过研究,建立进修学校“研”“训”“导”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这是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把握时代要求、立足内涵发展,深化教师专业发展的供给侧改革。
思想的深刻来自于勤奋的思考,论证的详实来自于积极的实践,康副校长的论述视角多元别致,生动呈现了课题前期研究的成果,使参加开题活动的人们全面地了解了课题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在听取了课题主持人的开题报告并审阅材料之后,两位评议专家本别提出了评议意见。郑校长对本课题总结了5个优点,并提出在研究中应重点突破的方向、预期成果设计等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他强调课题研究应该加强反馈,积极召开总结研讨会,合理分工,定期交流研究内容,加强团队合作,一定能让课题研究之路繁花似锦,一路欢歌。
江智坚副校长指出本课题紧紧围绕教师专业发展这个中心目标,有效帮助教研成果落地生根,针对教师发展需求、立足教育实践、注重研修成果应用的“研训导一体化”机制,使教研、培训、科研资源得到有机整合,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与研究价值。课题主要人员素质高,能够保证课题的有效实施。同事对课题研究方法、研训导项目绩效标准等方面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听取了两位专家的评议后,课题主持人表示,专家的意见建立在对同安区教师教育状况的了解和对本课题的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有高度、很精准,能够帮助课题组进一步理清思路、完善方案,使研究工作更顺利地深入开展。
栉风沐雨砥砺行,春华秋实满庭芳。通过本次开题活动,参会人员对所参与的课题研究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研究任务,理清了研究思路,“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相信该课题在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所产生强大精神动力的助推下,能够沿着既定设计,开拓出一种符合区情、节能高效、广受欢迎的教师发展促进模式。
(供稿:区教科室,区规划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