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实小:语文要“轻轻的来,轻轻的走”——双溪“小学语文重点语段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活动报道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3-23浏览次数:568

318日上午,春雨潇潇地下着,仍阻挡不了老师们悄悄的脚步,第三节上课铃声响起,双溪语文组全体老师已如约而至板房会议室,聆听吴婉捷老师和邱端贤老师为我们带来的美文——《语文要“轻轻的来,轻轻的走”》。“轻轻的来,轻轻的走”,可以理解为对教师,尤其是对语文教师形象、心态、神态最好的描摹,抑或是最恰当的规定:教师在儿童面前,在语文面前,就应是“轻轻的”。这是最美的姿态、最美的话语、最美的形象。对待儿童就应是“轻轻的来,轻轻的走”儿童自有的生长规律和节奏不能惊扰,更不能搅乱和破坏。语文是一门课程,是一种知识的集合体,是一个教育的形态,其实,它也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在于它是文化的存在,彰显的是文化的价值,而文化是人的生活样态和方式,而生活总是与生命内在地联系在一起。语文的生命还在于语言文字。既是生命,语文就必然有自己成长、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它需要安静,需要“轻轻的”安抚,需要“静静的”滋养。

接着由蔡娅滨老师和我们分享《浅谈阅读教学中重点词句的教学策略 》,倘若说阅读教学课是一株大树,那么,词句的教学就是组成这株大树的一枝一叶。一枝一叶总关情,如果这一枝一叶能尽显其能的话,那么这株大树就茂盛葱绿。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阅读要“一字不宜忽,语语悟精神。”文论专家南帆也指出:“细读文本就是沉入词语。”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抓住重点词句、精彩片断,引导学生反复揣摩、领悟,不仅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使整个教学更加的紧凑、有效。

蔡老师从“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抓住中心句,引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抓住过渡句或关键词,指导学生掌握课文框架”三个方面,结合具体的课文《第一次抱母亲》《富饶的西沙群岛》《赵州桥》等生动具体地阐述如何钻研文本,把握文本精华针对词句特点,确定词句的教学方式。

语言文字训练不仅是理解还要运用。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一些例子,靠了这些例子让学生训练阅读的能力,训练写作的能力。”因而,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例子进行运用语言的训练。它不仅发挥了学生无穷的想象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学习语文,感悟语言,练习朗读的有效策略。长期坚持训练,能培养学生品词品句的能力,能使我们的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来。

(图文:双溪低年级语文备课组)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