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逝流水,叶落纷纷,时荏苒而不留。充满头脑风暴的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渐至尾声。
虽渐至尾声,但思想的火花仍在迸发。在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荣伟教授的简练有力地主持下,代表们精神抖擞,全神贯注。
历史何以存在?来自江苏省扬州中学青童教育学院的王雄老师一开篇就抛出了深奥的哲学问题,与在座教育精英共探历史教育的价值与人类未来。历史之于时间,或快或慢;历史之于空间,或大或小;历史之于人,或轻或重,根源在心。历史教育对于人类整体而言,连接过去与现在,寻求各种文明的沟通、宽忍与合作,最终找到人类通往未来的道路。历史教育对于个体来说,让人类每一个成员肯定自己的存在,发现内在的力量,从而因自己的德性而美丽。寥寥数语,道尽人文的另一种真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座众人无不默而深思,感慨良多。
当代表们还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接地气”的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李镇西博士用一张怀旧照拉回了众人的思绪。班级建设与人文熏陶这一主题被李博士以一张张的老照片诠释:给一届又一届的孩子,留下终生回味的充满人性的温馨记忆,不就是“人文教育”吗?李博士点明,人文教育在其定义上应具有朦胧美,无法严谨化。人文教育,就是让人的精神世界更纯真、更充实、更温馨、更崇高的教育。人文统帅科学,科学就是力量,人文才是方向,而真正的朴素的教育,就是人文教育!
回顾那些看似平静的话语,实则是思想的碰撞:什么是人文?科学与人文是什么关系?社会科学是不是人文?文学艺术是不是人文?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而教育,作为立人的最佳途径,又该如何与人文动静结合,润物无声?文学,用崇高的精神照亮人的魂魄;音乐,用和谐的旋律陶冶人的情操;美术,用缤纷的色彩丰富人的生活;旅游,用辽阔的天地拓展人的视野......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就是人文教育!在场掌声阵阵,受益良多。
新教育理事会理事长许新海博士接过话筒,为整场论坛进行了有力的总结并发布了厦门宣言。新教育对人文教育的探索,正是为了走出现代教育的困境,为中国教育探路。为了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的人,强调师生潜力,注重情感发展,是朴素的平民教育。在当下环境下,“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仍然只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理想境界,一个必要的乌托邦。而重申教育理想,重建理想教育,恰恰是新教育共同体成员——一群教育理想主义者的追求。
会后,意犹未尽的代表们乘车前往厦门市梧侣学校、滨城小学考察。一行人受到了厦门市梧侣学校、滨城小学的热烈欢迎:在朗朗的师生诵读声中,倾听人文;在声声的红领巾乐团中,感受人文;在活力四射的舞步中,欣赏人文......有理想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会做梦的人,心中有太阳,脸上有笑容,嘴里有歌声,感受教育、感受人文,让生活充满诗意。不论是黎明之音,还是音乐之声,我们坚信,信心成就梦想,习惯筑就英才,人文引领幸福!
此次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正式落下帷幕。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逢的时光总是短暂,一愿新教育同仁们学有所成,二愿同安教育日久弥新,三愿人文精神在未来教育里发光发热、增光增彩!
(文字编辑:谢非芸 图片来源:詹彬彬、卓怡萱、陈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