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得高则望得远,新时代的教师不应该继续埋头苦干,抬头看路,摸清方向才是当务之急,基于此,教师们学习的脚步不能停下。2018年11月29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滕珺教授做了题为《21世纪核心素养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的讲座,全体学员悉数到场,一如既往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讲座期间,滕珺教授通过最新的研究数据,向同学们介绍了21世纪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全球化。同时,她利用数据分析从工业时代到大数据时代的进程中人类技能需要的转变这一事实,着重强调了核心素养与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性,提出“国际化与每个人的发展与生存息息相关”的观点,发人深思。
紧接着,滕珺教授结合生动的案例向同学们解说了教师应如何在课中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并认为老师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过程的陪伴者、学习结果的评价者”。
通过滕珺教授的讲座,在座老师都获益匪浅。报告结束后,第六小组做了总结发言,并代表全体学员对滕珺教授表示真挚的感谢。
下午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考试评价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洪成文教授为大家带来《卓越名师专业发展的设计路径》,从理念到实操,洪教授深入浅出地讲授了如何成为一名卓越的名师,在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中,大家获益良多。
两位教授能通过自己亲身经历与感受,以一个个小故事形式,把特别国际化问题、成为卓越教师该努力的方向问题解析得淋漓尽致,让我们跳出教育,更加明白教育要带给孩子什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相信,参训教师们会以正确的教育理念为武器,劈开当前挡在我们面前的坚壁厚障,以“乘风破浪”之势,努力寻求“柳暗花明”之境,使我们的教育实现更大的跨越式发展。
(供稿:同安区洪塘中心小学陈晋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