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30日,同安区2018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研修班(第二期)的培训已经接近尾声了。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最后一天的学习中,我们聆听了三场讲座,分别是伍新春教授的《共情倾听,有效表达——有效人际沟通的态度与技巧》、檀慧玲教授的《教育质量评价改革政策及改革方向》、李永瑞教授的《教育理念变革与教育家的知和行》。
上午八点半,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伍新春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共情倾听,我向表达——有效人机沟通的态度与技巧》的专题讲座。教师的工作中,与学生沟通,与家长沟通是常规工作,倾听是了解的开始,我们在倾听中理解对方的心理感受,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那么到底如何让这种沟通变得更加有效,伍教授在讲座中给大家支了不少小妙招。讲座分成三部分,一是共情倾听,二是我向表达,三是人际互动。
共情倾听,倾听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内容,首先应该做到温暖地对待孩子,对待孩子要真诚要表里如一,无条件地积极接纳孩子“我们尊重、喜欢、接纳一个孩子,不是因为他表现得很乖、他很聪明、他长得漂亮、而是因为他这个人,因为他是他自己”;其次,我们要共情陪伴孩子,共情陪伴中不可缺少的是理性层面的换位思考、感性层面的感同身受、行动层面的情绪回应、未来取向的引导解决。
我向表达,从我的角度表达事情留给我的感受。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用“你”的句型表达会给孩子带来指责和批评的感受,而从“我”的角度,叙述事实,表达感受,提出期待,则会给孩子带来信任、尊重以及自我主宰的感受。
人际互动,应从“我”的方向进行表达,表达的是自我的问题。伍教授用一个个真实而生动案例,提炼了人际互动的模式——“当……,我觉得……,因为……”在人际互动中让学生产生信任感与责任感。
下午两点半,研究生导师檀慧玲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教育质量评价改革政策及改革方向》的讲座,檀老师从新的要求、政策回应、实践现状、问题挑战、趋势展望、思考余论六个方面为我们讲解了教育质量评价改革政策及改革方向的相关内容。当我们身处社会转型的潮流中,随之而来的也是各种各样的要求。信息化以及伴随而来的智能化,既成为创新发展和全球化的物质与技术基础,又不断产生推进世界变革的力量。新全球化、社会的创新发展都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临这些新的要求,新时期的教育评价政策也不断通过改良来回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突破口;以“四为要求”培养人才;促进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及着重培养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要求不断更新,教育评价改革势在必行。
事实上教育评价的改革,实属不易。檀老师分享了现在教育评价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传统的标准、传统的方式,单一的评价主体,单一的结果呈现方式,如果要真正提高教育评价的水平,就应该加强理论基础的研究,让评价的方式更加本土化,更加适合我国的国情。力求从评价目标、评价方法、评价主体、评价功能、评价关注、评价结果、元评价、评价技术专业化八个方面的改革构建新的多位测评要素体系。
晚上六点半,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李永瑞博士《教育理念变革与教育家的知和行》的培训讲座如期而至。讲座开始,李教授抛出三个问题让参训的老师带着思考聆听讲座。李教授从“创新驱动、教育首责”、“澄清因果、正知善行”、“准确定位、转换角色”三个方面深入分析。
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国如果想不断走向富强,就应该靠战略、靠创新、靠人才、靠领导力,而人才的培养就是教育首要承担的责任,教育的崛起将带来中国的崛起,“中国梦”是否实现,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足够数量的创新型人才。在这样的基础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刻不容缓。
钱学森先生曾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一道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都将影响创新精神的培养。尽管困难重重,我们仍要在这迷雾中寻找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路——鼓励讲实话、遵从真心声、知言行合一。
当我们追溯原因之后,如何再准确定位、转换角色,切实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李教授带领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李教授谈到“走正确的路,才能走得更快、更远!”李教授与学生的两个故事诠释了对于教师而言,何为走正确的路,如何走正确的路。走正确的路应该尊重差异、全局育人,必须将高尚的情感与理智的行为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能力技能,重塑学生的价值观,同时不断完善学生的个性。
教师在教育中,应该从型塑言行之“乖”到激扬思想之“帅”。乖是什么?老老实实听话;认认真真学习;勤勤恳恳做事;规规矩矩做人!帅是什么?经验并非真理;学习强于所长;做事展我在行;做人格局担当。教育和管理的价值在于帮学生找到自己最喜欢的领域,去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养成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
教授不仅引经注典,而且特别善于讲故事,那些丰富而真实的教育案例加上深刻的剖析,展示了李教授在教学育人艺术方面的无限魅力,北师大的校训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李教授很好诠释了作为教师教海无涯,学无止境的内涵。
晚上九点半,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最后一课的下课铃声敲响了,结业仪式也随之开始,这也意味着厦门市同安区中小学教育评价改革骨干教师研修班研修之旅自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而我们探索践行培训中的先进理论之路,才刚刚开始……
(供稿:同安滨城小学杨艺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