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1日,五显中心小学《“共读一本书”提升小学生阅读力实践研究》课题组开展观课议课活动。本次观课议课的主题是《主题下的整本书阅读》,观看的是北京特级教师王文丽老师的整本阅读指导课《星期天的巨人》。
课一开始,王文丽老师在和孩子们进行简单的聊书之后,就直奔主题:“今天,王老师想向大家推荐我最近在读的一类书,它们都跟‘巨人’有关。”“你觉得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巨人’?你在哪些书里见过‘巨人’?”引导孩子们回顾看过的与巨人有关的书,同时推荐《好心眼巨人》、《孤独的巨人》和《巨人三传》三本以巨人为主题的书。在浏览三本书的梗概之后,运用对比的策略,和孩子们一起小结‘巨人’的双重含义——高大的人、伟大的人。接着,王老师很自然地引入了今天要重点推荐的书目《星期天的巨人》,先引入书中爸爸对叔叔乔纳森的评价,聚焦主人公乔纳森叔叔的特点,质疑“乔纳森是个怎样的人?他的这些特点符合巨人的特征码?为什么称不具有巨人特征的乔纳森为巨人呢?”给孩子留下了一个个问号,也留下了阅读期待。接着出示“小矮人”和“鸟巢”片断,让孩子们通过猜读、想象走进文本,感受别样的星期天。在一次次地猜想、验证过后,王老师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阅读这本书兴趣的种子。在课的最后,王老师巧妙追问设疑“你的星期天是怎么过的?如果给你一个星期天,让你来安排,你会有什么好的创意呢?”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星期天,通过对比,反思自己的生活,理解书中的乔纳森叔叔被称为“星期天的巨人”的巧妙用意也就水到渠成。王老师没有过多的语言,只留下几个问号,就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打开了整本书阅读的大门,让观课的老师们受益良多。
主题下的整本书阅读,使阅读更有深度和广度。孩子们可能因为一节课爱上一类书,由一本书的阅读过渡到一类书的阅读。对比阅读同一主题的书,孩子们的阅读量、质都会大大提高。相信,只要我们努力种下兴趣的种子,假以时日,在孩子们心中一定能长出一棵长满书的大树。
图文:沈思源
2018.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