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日
国务院决定从2014年起
将每年10月17日
设立为扶贫日
设立扶贫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扶贫开发构成的高度重视,也充分体现了对于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格外关心,所以设立扶贫日是继续向贫困宣战的一个重要的举措,也是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
扶贫
始终是
习近平总书记工作的
一个重要内容
他花的精力最多
到过中国绝大部分最贫困地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
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
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
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
快来点开视频
一起“搜索”
习近平的扶贫热搜词
来看看总书记是如何带领中国人民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
“今年,实现我们的脱贫目标,还是有把握的。因为我们提出这个目标,它不是高不可攀的。实际上我们这一代人也有这个情结,一定要把我们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的农民扶一把。”
怀着这份浓浓的扶贫情结,习近平总书记无时无刻不牵挂着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
今年以来,在带领全国人民奋力战“疫”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不忘扶贫大事,一次次重要会议和地方调研,瞄准真问题,拿出实方案,引领全国人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教育扶贫的重要意义,希望通过教育让同学们认识到造成贫困的原因,找到解决贫困的办法,从而“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不愧为大有希望、大有作为的一代”。
2019年底,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人数已由台账建立之初的29万减少至2.3万,其中建档立卡家庭贫困学生人数由15万减少至0.6万。全国99.8%的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办学条件达到“20条底线”要求……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已有显著改善,这也意味着通过教育扶贫,越来越多的贫困学子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犹记得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今后两年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今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再次谈起了他最牵挂的一件事——扶贫。
习近平到各地考察调研,贫困乡村是最常去的地方,他的足迹已遍布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些年来,中国减贫成绩有目共睹,截至2019年底,超过9348万人摆脱了贫困,贫困发生率从10.2%降低至0.6%。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现在,到了把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句号的时候了,但我们奋斗的脚步不会停下!”
素材来源:新华社 央视网 人民日报
侵删
审稿:组宣科
发布: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