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下午,五显中心小学三(2)班在多功能室上了一节“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科学课。
这节课由吴瑞德老师执教。怎么由语文老师教呢?是不是有点不务正业。其实不然,因为三下语文第四组的习作就是“我做了个实验”。正好科学课有很多的实验,何不为我所用呢?于是我让学生准备了“橡皮泥、鸡蛋、土豆、盐、硬币、杯子、吸管、铁丝等”,老师也准备了水槽、烧杯、生汤圆等。
上课了,老师先拿起两个分别装入清水和盐水的烧杯,拿出鸡蛋让学生猜:鸡蛋放入这两个杯子,会发生什么现象?而后老师做了实验,鸡蛋在盐水杯中浮了起来,学生惊讶了!
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拿出一块橡皮泥放入水槽中,“扑通”一声沉入水底。老师问:“怎样才能使它浮在水面上呢?”学生议论纷纷,最后想到了船。“看谁做的船放的硬币最多。”同学们都拿出看家本领,不一会儿就做好了,有两个小组做的船能载三个硬币呢!大家悟出了:“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原理。
我的也浮起来了
第二个实验是使水里的鸡蛋浮起来,大家准备了半杯水,把鸡蛋放了进去,沉底了。老师先让同学看“死海”的图片,因为死海海水含盐量高,人都不会沉下去。接着老师问:“怎么让它浮起来呢?”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加盐。”同组的同学纷纷往水里加盐,盐沉下杯底了,怎么办?用筷子搅拌。再加,化不了就加热水,再搅。到了一定浓度后,鸡蛋就慢慢浮上来了。“老师,我们的鸡蛋浮起来了。”同学们大声嚷道。我们又把土豆放进去,照样浮了起来。同学们懂得了:往水里加盐,搅拌使盐溶化并到一定浓度,就能使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从中也明白了几个关键词:搅拌、加热、饱和。
再加
试一试
第三个实验是煮汤圆。老师把几包生汤圆倒进锅里,让学生过来观察。老师问:“沉的还是浮的?”“沉的。”“好,我们慢慢煮,看看有什么变化。”两个同学当起了大厨看管灶台。水开了,过了几分钟,汤圆一个个浮了起来,变得又大又香,底下的同学伸长了脖子一看究竟。熟了,汤圆大了好几倍。问题来了“为什么煮熟的汤圆会浮起来?”“因为它膨胀了,变大了。”“对,改变物体的体积也可以让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之后,同学们品尝了汤圆和熟鸡蛋,脸上有说不出的幸福。他们甜在嘴上,乐在心里。
真好吃!
同学们还用吸管做了竹排模型,了解了潜艇、渔网、网箱上浮的原理。
课后,学生写了四份实验报告单。当然我们的作文也就水到渠成了,就连不会写作文的同学也能把过程写清楚。
这是随笔集
这是实验报告
这里摘录两个学生的作文片段,让大家欣赏一下。这是钰诺同学写的:“哼!看你能把我怎么样,我就是不上去!”胖蛋还是耐在水里不肯上来。我们就往水里加盐,使劲搅拌,胖蛋只是摇了摇脑袋,又躺下睡觉了。我们继续加盐,一勺、两勺……,小明同学倒了点热水进去,镕畅同学拿起筷子用力搅拌,呵!奇迹发生了,胖蛋站起来了,脚慢慢地离地了,头也露出水面,他大喊道:“你们用了什么魔法,不让我好好睡一觉。”“看你还嘴硬,这回乖乖上来了吧!”
这是若翾同学的汤圆片段:圆圆们凭着自己结实又洁白的身子,躺在“床上”是既舒服又暖和,本以为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觉,可床底越来越热,水开了,也不知怎的,身体越来越大,又几个窜出水面,露出又圆又白的脸,接着圆圆们一个个都往上蹦,把水面挤满了,也许他们是要出来透透气,或许是外面的风景更好,他们想探出来欣赏。
学科完美的结合,融合得恰到好处,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图:叶春虹 文:吴瑞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