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探究,其本身就含有至美,它带给人的愉快就是报酬”。4月30日,浙江师范大学物电学院的郑圆成老师为同安第一实验小学带来了两场精彩的科学演示。上午,西洋校区四、五、六年级全体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下午,双溪五年级全体师生加入了这场趣味而又好玩的科学体验。
首先,郑老师演示了“小滚筒实验”,滚筒内部交叉的橡皮筋中心系着一个小锁,放在平行的桌子上,用手拨动,神奇的地方出现了:只见挪移过去的滚筒又挪移回来。郑老师接着让学生思考滚筒是否可以回到原位。学生进行了各种猜想:有的说,不能完全回到原位,有的说可以回到原位,甚至有猜想会超越原来的位置。只见郑老师轻轻拨动滚筒,学生的眼光都聚集在滚筒上。滚回来的滚筒先是超越了原来的位置,那些猜想会超越原位的同学禁不住一阵欢呼,可是滚筒似乎和孩子们开玩笑似的,又滚了回去,最后滚筒回到原位。由此,郑老师解释了能量转换关系。孩子们豁然开朗。
为了解释“声音是如何产生的?”郑老师设计了水杯实验:在注满水的水杯,摩擦瓶口,声音便产生了。为了进一步印证声音的产生,郑老师还设计了一个吸管实验:在吸管上截取一个小口,向管中吹气。郑老师让大家猜想,吸管变短之后会发生什么?接着用实验来证明:随着吸管的变短,声音逐渐尖锐。同学们也认真记录着实验结果。
科学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科学。郑老师还展示了许多有趣的实验。如“塑料气球”:塑料袋装进热空气,系紧缺口,松开塑料袋,塑料袋缓缓升起,那一瞬间学生席上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郑老师解释说这是因为热空气密度比冷空气小,所以塑料气球可以升上去;还有一个叫做“汽水香槟”的游戏。郑老师拿出一瓶雪碧,往里面撒了一些盐巴,微微开起雪碧瓶口时,雪碧像水柱一样喷出了一道彩虹……同学们惊讶之余,纷纷鼓掌。再看看“彩虹泡泡”,很惊奇吧,让我们一起欢呼!
“科学需要幻想,发明贵在创新。”郑老师用实践很好地诠释了这一名言。这一课的学习,旨在孩子们的心中播种下一颗探索的种子。
图文供稿:洪彩宏 张祖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