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适应“双新”时代的到来,全面树立立德树人的课程导向,5月10日,上海世外教育附属中环实验小学为同安学员们组织召开两场项目化学习教研活动,推行语文、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回应新课程,展现新变化,求取新活力。
语文老师张伟霞《乘风踏月千年,探寻名胜古迹》演示课,从评价任务清单入手,引导学生认识任务设计,明确具体分工、书写正确端正。个人能力突出+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利用5W(what why where when who)进行五个维度的资料搜集。学生们积极主动,分析问题过程中逐步落实、分工合理,筛选资料时突出特点、图文结合。课堂气氛互动频繁,学生们分组讨论,争先汇报学习成果,精彩纷呈。
英语项目化学习注意驱动性问题的设置,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事先考虑了学生用单元或者主题中的要求、掌握的知识来回答这个问题。项目化学习的教学设计同样有支架:一是多模式的文本,在教学中,教师围绕主题,挖掘更多的阅读材料。二是功能性的语言,在教学设计时,重视语言的功能。三是主题相关的词汇,通过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等来帮助学生梳理与主题相关的词汇,提升学生关于主题的词汇积累。同安学员们积极参加活动并就自己所观所感所悟做了发言,提出自己的疑惑点,共同进步提高。
上海世外教育附属中环实验小学对项目化学习的探索,“学校、学科组团队、教师个体”等不同层面,既有基于“国家课程”的项目化设计思考,基于“学校课程架构”、“作业”、“文化”等方面的行动思考,给予同安学员们诸多启发。
《学员感悟》
项目化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在有现实意义的问题驱动下,学生以合作的方式收集、处理信息,获取运用知识,执行方案,解决现实问题,再以多种形式呈现成果。课堂以学习活动为中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注意跨学科融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将课堂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在有现实意义的问题驱动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郑春燕老师学习心得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依托教材单元知识整合,创设项目主题,以驱动性问题促进项目完成,以小组合作方式完成项目目标,以多元评价激发学习动力。项目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项目评价也要以学生自评为主,结合组内评价和组间评价,重视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落实学生能力目标:1.语言能力:听说读写看,运用语言,贴近实际场景;2思维品质:独立思考,深度学习;3.文化意识: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合作;4.学习能力:学会学习,终身学习。
——龚晖老师学习心得
今天上午听中环实验小学张伟霞老师的语文项目化学习课《乘风踏月千年,探索名胜古迹》之后,让我对项目化学习有了一些思考。我认为,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素养,项目化学习课程应该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1.趣味性:课程生动有趣才能吸引学生,这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前提条件,如果缺乏趣味性,必然会导致学习动力和探究成效大打折扣;2.探究性:课程里面包含可以挖掘的材料,有探究的价值,伴随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5W思想,循序渐进地逐次进行探究。3.合作性: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几乎都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推进的,这种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合作精神,间接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4.开放性:对项目化学习目标的多样化,以及对制作成果评价的多元化等,都体现了思维的开放性,可以从不同层面、角度、深度来进行客观理性评价;5.创新性:设置不同的问题,就有不同的挑战性和探究意义。通常,提出的问题可以更具有新颖性、创造性,让探究活动变得更加灵活有趣,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余望鸿老师学习心得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同安学员珍惜每一次的跟岗培训活动,在个体研修、同伴研修、区域研修等不同层级、不同专题的过程性研修活动中,为“未来美好教育”,上下求索,携手共进,行稳致远。
文:张伟峰
初审:跟岗领导小组
终审:蔡东溪
单位:上海世外教育附属同安学校
日期:2023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