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青年教师的论文撰写水平,为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2019年4月26日上午,我区特邀请厦门市教科院小学数学教研员冯崇和老师进行论文评改专题讲座,全区各校的骨干教师和近五年入职的青年教师近300人参加了本次培训。
会议由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邵文川副主任主持。
邵老师结合近期同安区学科论文汇编评审中出现的问题和大家进行了交流。教育教学论文是教师对某一学科领域中某些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探讨,取得了新的成果,把这些研究的方法及成果系统地的整理出来所写的文章。现在,有许多教师(包括老、中、青)教学经验比较丰富,钻研业务勤奋,讲课艺术水平也都较高,教学效果较好,可就是苦于写不出文章。其中绝大多数老师并不是不想写,而是不知道怎样写,写些什么内容,因此这次的培训对全体老师来说真是一场及时雨。
主讲老师冯崇和是厦门市教科院教研员,特级教师,有着丰富的教科研经验。他的讲座分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两部分,他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的为老师们分析、提炼,老师们受益匪浅。
冯老师首先从论文的规范性入手,说明一篇教科研论文的基本要素应包含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五要素。冯老师对每个要素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采用实例分析对比的方式,让听课老师一目了然,豁然开朗。例如在论述论文题目的设定时,冯老师提出了一篇好的论文,题目应该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内恰当、醒目的。最后他通过《教师角色问题》、《小学数学教师角色问题》、《新课程理念新小学数学教师角色问题》、《新课程理念新小学数学教师角色定位思考》这四个论文题目的对比,分析,让所有听课教师从理论到实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当冯老师对论文《质量监测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四有”》进行评论时,培训进入了高潮,所有听课教师跟随着冯老师的引导,从论文题目到论文论点的阐述提炼,每个老师经历着思维风暴,剖丝抽茧的过程,当修改前后的论文进行对比时,所有老师明白了遣词造句、精雕细刻的重要。例如:论文原题目为《质量监测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四有”》,“质量监测导向下”具有时代性、创新性特点,但与“四有”在一起,显得不够醒目,为了更突出、更醒目,“四有”改成了“四彰显”;而相对应的论文正文的论点:“有效备课;有测教学;有机联系;有效反思”改为“备课——彰显有效;过程——彰显有评;练习——彰显有机;反思——彰显有效;”虽然只有区区几个字的改变,但整篇文章的论点更直观、更明确、更突出,所有人都为冯老师的智慧叹服。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冯老师对论文每个细节精益求精的精神是他工匠精神的体现。培训结束了,冯老师不仅留给了我们撰写论文的规范,他的匠心精神更是在我们的心中烙下了印记,正如邵文川老师说了,每次培训都要有真收获,或许这就是我们这一场培训的真收获。希望我们的青年教师能带着这一份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的去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厦门市梧侣学校 邵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