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记西柯学区党总支“两学一做”井冈山培训系列报道(三)

时间:2017-08-08浏览:183

8月8日,西柯学区党总支“两学一做”井冈山培训的第四天。虽然天气炎热,却丝毫没有影响学员们继续踏上昔日革命之路的热情。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全体学员乘车抵达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发生地--黄洋界。黄洋界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修建的五大哨口之一,地势雄伟险峻,山势巍峨,峰峦挺拔,气象万千,毛主席曾经发出“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的感慨。李羽辉老师现场为学员们讲述了“黄洋界保卫战”的历史,黄洋界保卫战以两个连击退了敌军四个团的兵力,堪称中国革命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案例。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充分体现了我党的“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同时,它为红四军主力回师井冈山、打破国民党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会剿”创造了重要条件。站在雄伟的黄洋界山上,放眼望去,一幕幕井冈山军民为保卫井冈山与敌人浴血奋战的场景仿佛还历历在目,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似乎仍在耳边回响。接下来,学员们参观了黄洋界保卫战的炮台、壕沟、毛主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朱德的“黄洋界”的题词,气势磅礴的字体显示了两位革命家的伟大革命情怀,令在场的每一位学员叹服。

紧接着,全体学员重走当年红军战士的挑粮小道,感受了当年红军战士艰苦奋斗、坚定信念、敢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挑粮小道上的挥汗如雨,胜过教科书上的千言万语。陡峭崎岖的山路即使空着手走都会气喘吁吁,可想当年的红军战士在晚上摸黑从山下用扁担运送三十万粮食到山上又是何等的艰辛,让人不由得感叹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和意志啊!登上哨口,站在黄洋界保卫战纪念碑下,看似不可征服的挑粮小道已经隐没在云雾深处。这条崎岖山路还留下什么?岁月更迭,也许只有花木与清泉,见证了这路上久远岁月里的烽火。这条崎岖山路留给我们什么?除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精神,更有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们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顽强拼搏、继往开来的信心与决心。
   

下午,到达茅坪镇后,井冈山干部教育学院的老师为学员们进行了现场教学,她讲述了毛泽东主席带领秋收起义的部队经三湾改编、古城定策之后来到茅坪安家立足,以及开辟井冈山根据地的历程。学员们听完讲解之后参观了毛主席旧居八角楼、红四军士兵委员会旧址、井冈英雄-袁文才生平陈列等旧址,毛主席就是在这简陋的旧居中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这两篇光辉著作,指引了中国革命的方向,这里还召开了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第二次代表大会,做出了一个个重大的战略决策。八角楼内陈列着毛主席当年用过的物品,简陋朴素,让参观的每一位学员深深地感受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博大胸襟和革命气魄。

离开了毛主席旧居八角楼,学员们又赶往龙江书院,这是著名的毛泽东和朱德“井冈山会师”的地方。李老师现场为学员们讲解了当时“朱毛会师”的情况,还进一步讲解了龙江书院在培养工农革命军和地方武装指挥员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这里培养的学员对发展边界的工农武装割据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学员们坐定认真聆听先烈们的英雄事迹,感受了先烈们为争取建立人民自己的政权所付出的种种艰辛努力。在这里,朱毛两军胜利会师之后,召开了四军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宣布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学员们怀着对革命先烈们深深的敬意聆听完了讲座和参观了龙江书院。

紧张、充实而又疲惫的一天伴着夕阳落下帷幕,但是当年井冈山先烈们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没有结束,学员们追忆红色历史痕迹,是一次与革命先烈在心灵上的碰撞,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对井冈山的精神又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把井冈山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