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同安教育网!今天是

八千里路追墨至 几经磨砺满载归——记洗墨池幼儿园《基于本土资源的幼儿园墨趣文化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结题鉴定会

作者:李晓琴来源:洗墨池幼儿园时间:2019-07-04 浏览:338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可人的是丰收的喜悦。伴着炎炎夏日吱吱蝉鸣,201973日下午,我园历时3年研究的厦门市第四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题《基于本土资源的幼儿园墨趣文化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落下帷幕。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教研员杨冬梅老师、集美教育局幼教专干蔡爱卿老师、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李海攀副校长、同安区阳翟幼儿园陈小鹭老师、洗墨池幼儿园林少云园长、兴国幼儿园杨惠真园长参与课题结题鉴定会。

本次课题结题鉴定会由我园陈舒老师主持,陈老师表示,在这个万物极盛、绿荫渐浓的日子里,有幸邀专家们参加我园的课题结题鉴定会,此次活动是总结回顾几年来我园开展墨趣课题的历程、经验、收获与感受的一次会议,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的一个契机,诚挚希望专家评委们予以评估指导。

在陈舒老师感性动情地开场之后,由我园保教主任陈珊珊老师进行课题结题汇报。珊珊老师表示,水墨是承载中国千年文化精髓的内容,水墨教学存在争议的同时也尊在巨大空白,但是看到幼儿在创作中去繁就简的特点与大道至简的智慧浑然天成,激励我们在课题研究中不断去思考与实践,并结合图文并茂的PPT与生动案例从课题核心概念与研究范围、实际问题与研究路径、“墨趣”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成果几个方面进行课题结题汇报。

其后由课题组成员黄艳云老师和课题参与人员杨舒芸老师分别进行《叶子与水墨的邂逅》《趣玩水油分离》的课题案例分享与心得交流。两个案例追随着幼儿的兴趣与目光进行一步步解读幼儿与水墨擦出的火花,充分展示幼儿在课题开展过程中发挥自主性、深度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两个老师纷纷表示课题的开展让幼儿与教师走进了别样的水墨世界,带老师们跳出来了对传统水墨晦涩、枯燥的定势思维,同时也感受到了教学研究不是远离教师的高大上,而是贴近教学日常的踏实钻研。

专家评委们在听取了课题结题汇报、课题案例、翻阅课题材料后对课题结题给出了极高的评议意见。陈小鹭园长首先发言,她表示,此课题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能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将水墨文化融入课程中,通过课题研究跨越传统水墨的狭隘范围,促进幼儿跨学段、跨学科的发展,具有创新性,课题研究成果丰硕,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蔡爱卿老师提出,课题凸显了“趣”,包括内容、手段与教法的“趣”,此外教师内心在课题开展中扎根了“融合”的理念,愿意不断尝试将课题研究融合到五大领域与教研、观摩中,并从整体上表明课题脉络清晰、课题扎实有效;李海攀副校长系统的从课题选题、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给予我园高评价,同时建议我园从进一步课程实用性、挖掘课题内联性、丰富课程趣味性、发挥课程带动性进行深入研究;林少云园长则表示,我园课题以“趣”为抓手,将水墨与游戏相结合,创新水墨表现形式,取得的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在全国、市、区、片区进行展示,起到了良好的辐射引领作用,今后可以将课题内容进一步拓展深入研究;杨冬梅博士作为本次专家组组长做最后总结,她表示,此课题课题研究出发点好且敢突破创新,课题研究较好地促进了园本课程建设,课题研究成效明显,园本课程特色彰显,为其他幼儿园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构建园本特色课程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和经验启示,同时建议我园继续围绕课题继续深入研究,三年是一般课题研究的周期,但对于园本课程的建设而言,三年是远远不够的,建议以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继续前行,以超越传统的艺术教育为目标,进一步拓宽墨文化与幼儿园课程、与幼儿天性的联通。

活动最后,课题主持人杨惠真园长进行表态发言,其郑重地对与会的专家组成员与认真钻研的课题组成员、参与课题的墨园教师表示感谢,并表示课题开展中教师经历了从不敢到接受再到潜心研究的过程,教师专业能力获得发展、教科研水平得到提高、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同时墨园幼儿在浓厚的墨趣文化环境中自由的彰显个性、自主、阳光、和谐地发展,很好地诠释了墨园“书香墨韵,怡心养志”的办园特色。李海攀校长更是活动结束之时慷慨激昂的为此次课题结题活动赋诗一首,表达对我园此次课题开展的认可。

墨  趣

银城佳园洗墨池,

墨趣文化有声色。

乡土资源融一体,

课题成果纷成册。

理论实践相益彰,

游戏开发育幼儿。

水墨教育何争议,

唯我墨园领其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结题只是我园课题研究工作的转折点,墨园人将继续怀揣教育情怀,在孜孜以求中不断深耕,在且行且思中共悟成长,进一步搞好教育科研工作,让我们的课题探索之路越走越远,做到书香墨趣飘满园,怡心养智润童年。

/文:厦门市同安区洗墨池幼儿园

20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