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课题《基于人人通平台的“翻转课堂”研究与实践 》现场教学培训活动在我校召开

时间:2017-12-12浏览:98

20171211上午,阳光明媚的冬日暖意洋洋,别样的学习之旅在此扬帆起航。阳翟小学省级课题《基于人人通平台的“翻转课堂”研究与实践》现场教学培训活动于阳翟小学会议室拉开了序幕。

由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晓中牵头组建的全国各地翻转课堂专家团队和阳翟小学可爱的一线教师们齐聚一堂,共同致力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在这里我们将一起在专家的指导下、以耳目一新的“翻转”姿势完成省级课题《基于人人通平台的“翻转课堂”研究与实践》现场教学培训。

首先,由陈副校长就省级课题《基于人人通平台的“翻转课堂”研究与实践》的研修计划进行汇报,同时展示课题实验以来所取得的成效,并提出在课题实验过程中目前和将来我们会面临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究。

朱瑞晶老师为我们讲解对翻转课堂系统的认识和理解。老师提出翻转课堂的核心是改变课堂结构,微课是翻转课堂的重要辅助手段,翻转课堂不是帮学生解决学习问题,而是帮助师生发现问题,学生通过微课等资源可以实现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以及介绍“6+n”的学习方式。

阳翟小学翻转课堂实验团队主推语、数、英、美四个学科各一名优秀教师承担此次的翻转课堂教学展示。执教《数与形》的郭小林老师、《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苏招致老师、《儿歌变画》的纪艳妮老师、《There is a big bed》的杨小倩老师,不同学科跨度不同年级,四位教师均从各自学科的教学特色、课程内容设置的独特设计需求进行教学设计陈述,展示精彩的微课资源,并分享各自备课心得。

  

下午的活动由苏招治老师执教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拉开序幕。苏老师敢于攻坚克难,在搭建支架上苦下功夫。课前通过“任务单”布置学习任务,观看微课,引导学生掌握作者资料、疏通古诗、积淀古诗文化的语感。

一开始,苏老师用一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便引出课题,紧接着让四人小组交流学习任务单,尝试着说说预习后的收获和解决预习时的困惑。

  朱瑞晶老师和张奎老师也忍不住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参与讨论。

  在同学们的交流下,运用了学习古诗的方法初步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借注释,初步了解诗人和一句两句诗句大概意思。

接着,苏老师没有按照顺序一步一步学古诗,而是让学生当小导游,给了学生扶梯,让生上台,尝试用思维导图的形式,介绍自己的所得,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生说哪句就教授哪句,随机生成,好一堂精彩的互动交流课!雨中的西湖的朦朦胧胧,雨雾弥漫,若隐若现美,由一段图片视频配上轻音乐,加上书声朗朗,给人美的享受。

苏老师课前、课堂,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了去“形”入“神”的“主导”。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欣赏,以及朗读的技巧,都到了一个较高的境界。

语文应以培养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让学生能够以“思”为引领,激发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爱好,能够从内心体验用优秀文化表达思想感情的魅力,并且,在创作中发展思维,发展古诗词创作能力,体验成就感,破除神秘感,为传承优秀文化筑基。

接着,在朱瑞晶老师的主持下,听课老师就苏老师执教的课提出收获与建议。

“有语文味”、“信息化技术运用娴熟”、“思维引领,互动交流”,评课老师纷纷在引导下,用概括性语言进行有针对性评价。朱瑞晶老师进行最后的总结,用了“三学”“三适”“三效”来进行评价,简洁的语言,提纲挈领,发人深省。

“翻转五法”、“智慧课堂的体现”、进行翻转遇到问题的答疑,让与会老师受益匪浅。朱老师亲切的话语,使人如沐春风,博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

最后一个环节更是精彩,全场老师参与活动,四五人以小组,共同讨论抽到的题目,互换小组进行点评提意见,再换组进行交流,老师们此时化为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活动气氛好!

  这次会议再一次深化了“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也是对以往活动的一次总结式研讨。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翻转课堂将抓住这一新的发展机遇,用技术改进教学,为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图:李维勤、蔡明权/文:吕诗婷、陈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