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谋划,统筹安排 ——同安区召开中小学“人人通”期初工作会议

时间:2016-02-25浏览:1072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三通两平台”的建设要求,及全国第二次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2015年同安区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会议要求:2016年实现全区“人人通”全覆盖,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新格局。

2016223日下午,同安区教育局信息中心召开了全区中小学“人人通”期初工作会议,97所中小学校分管领导参加了此次会议。同安区“人人通”实验采用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方法,从20153月就有11所试点校参加实验,并有17所中小学申报了教育部“蒲公英教育计划”实验校,20161月,全区所有中小学及农村完小都加入到“人人通”的实验行列。

本次会议先由首批试点校介绍学校开展“人人通”实验的经验分享。阳翟小学的陈美艺老师站在直属校的角度,做了《重视试点,加快推进“人人通”》的经验报告。阳翟小学从学校层面出发,支持这项试点实验,校级领导重视,亲自抓这项工作,统筹规划,出台了学校工作方案与实施计划,从3位实验教师开始开展实验,逐步扩大到11位实验教师,直到现在全校全部参与这项实验,形成“可复制、会扩散”的阳小特色。阳翟小学还介绍了如何分层培训,争取家长支持,层层研讨、点面结合,人人操练,并出台相应的鼓励措施,促进教师不断成长。

洪塘学区埔后小学做为一所典型的农村完小,在开展“人人通”实验时侧为同安区的完小做了典范。纪秀云老师以《人人通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感》为题,介绍了农村完小对于“人人通”的想法、实验过程和实验感悟——“人人通最让我喜欢的地方是上课不用花大量的时间做课件,我们上课需要用的图片、视频、语音等内容在人人通平台上就有,需要的时候拖拽出来就可以在白板上展示、书写、播放”。


二实小的叶林琳老师则从实验教师的层面介绍了自身的实验感受。叶老师以执教《赵州桥》一课为例,学生课前预习时通过多次练习后把朗读效果最好的上传到平台,在多次练习的过程强化了对字词的掌握。学生预习时分享读书感受并拍成视频上传到“人人通”平台中,成为向老师、同学自我展现的机会,学生不再把作业看成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课堂上教师可对学生当堂完成的作业进行拍照反馈。

最后区信息中心以方便快捷的备课、上课及学生作业对“人人通”平台做了最通俗演示,并阐述了《2016年同安区教育信息化“人人通”推进工作实施意见》的工作要点,明确了实施目标、实施原则和实施细则。要求各校成立“人人通”实验团队,制订详细计划,扎实推进,努力做到“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



图/文  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