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古道醇美,忆茶马似水流年

时间:2017-12-20浏览:117

这是一条通往泉州、南安的路,一条成就古时商业繁荣的茶马古道。
    拂去记忆的尘埃,在若隐若现的时光背影里,一种远古的尊贵和久远的文明扑面而来。 一条携刻时光记忆的马道,一盏盏圆鼓鼓红亮亮的灯笼,像一个个被用刀子划上均匀雅致的经线一样的苹果,散发着浓浓的古道气息。

  

  

远离了城市的车水马龙,古香古色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充斥着每一个角落。
    古集市,古驿站,芗剧小舞台,古道工艺,木工坊,青瓷坊等熙来攘往的孩子们穿上了古时的衣裳,一下子把我们拉回了远古的经贸之路……

  

  

  

“快来看,快来买,我卖的菜最好吃,又青又脆还便宜”......熙熙攘攘的叫喊声中,藏不住隔壁老王家初长成秀外慧中的二闺女。

  

  

  

  

  

古客栈:

瞧这悦来客栈的女掌柜掌勺的气势,难怪客栈的生意越来越好,客流量不息,准是被掌柜那精湛的厨艺给吸引了......

  

青瓷坊:

爱玩泥巴是孩子们的天性。青瓷坊中的陶泥匠们兴致勃勃,提水,和泥,将一团团陶泥变身,变成细细长长的面条,面成圆滚滚的汤圆,围成各种形状,搓圆,压扁,玩得不亦乐乎……

  

  

  

  

  

  

刺绣坊:

刺绣是一种民间艺术活动,历经千年苍桑而不变。刺绣坊里,毛线,编织绳,棉线,纱窗布,花布,纸板,每一样刺绣工具都被孩子运用得有模有样。一根绣花针,一块雪白的布料,专心致志的样子不由得让人联想到诗词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插花坊:
   《指南》中指出:艺术教育是培养幼儿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也是感受和创造美的过程。为陶冶幼儿的性情,使幼儿萌发审美,表现美的情趣,幼儿园的插花坊应势而生。

  

  

  

将剪下来的植物的枝,叶,花,果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修剪,整枝,弯曲和艺术加工,重新配置成一副精致完美的艺术品,再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芗剧小舞台:
    芗剧原名歌仔戏,流行于台湾及闽南的芗江、同安、厦门等地。幼儿教育是根的教育,芗剧扎根在生活土壤里厦门九幼园长葛晓英说。汀溪幼儿园尝试让孩子接触芗剧,领略传统文化底蕴。小舞台上,小朋友稚嫩的闽南语,抑扬顿挫,宽大多彩的传统服装,半文半白的唱词,充满了童真童趣。戏剧表演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好玩的游戏,她们可以在游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尽情的宣泄情感、模拟装扮,在表演的艺术天空中自由地飞翔。

  

  

  

  

木工坊:
    在这里,孩子不是玩木工式的想象游戏,而是真正的做木工活儿,体验使用锯、刨、钻、钉等基础操作技能。木工制作需要严谨的数学思维和空间思维。通过测量,切割,绘制,打磨等一系列缜密的思绪及步骤,充分锻炼了孩子的分析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学会三思而后行。

  

  

  

  

  

在这络绎不绝的人流中,我们似乎听见了马蹄的铿锵和铃声的悠扬。那冰糖葫芦的叫卖声,久久徘徊于悠长的古道,越发觉得古道像那浓浓的酒香,绵香醇厚,使人留恋。
    茶马古道,期待下一次穿越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