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8日,芸溪校区的语文教师们齐聚录播室,开展了一场“与文同行”的教研活动。
教研伊始,三年段的6位语文教师为我们诵读美文——《语文要“轻轻的来,轻轻的走”》。“轻轻的来,轻轻的走”语出徐志摩最著名的诗歌《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在剑桥大学的康河之畔,有一座徐志摩的半身雕像,雕像的碑座上刻着八个字:“轻轻的来,轻轻的走。”儿童有自己生长的规律,儿童自有的生长规律和节奏不能惊扰,更不能搅乱和破坏。因此,教师在儿童面前,在语文面前,就应是“轻轻的”。“轻轻的”是最美的姿态、最美的话语、最美的形象。
接着,主持此次教研活动的陈雪黎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在讲座中,雪黎老师特别强调,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体多样,有叙事性文章、散文、现代诗、古诗、小说、说明文、说理文等。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有文体意识,针对不同的文体,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不管哪一类课文的教学,都应该确立重点语段。但不同的文体侧重点不一样,因此在选择重点语段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各类文章的文体特征。对于这个问题,雪黎老师还举了生动有趣的例子加以说明。
最后,在场的教师展开了研讨活动。教研会上,各位老师开诚布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大家提出了许多创见,也留下了许多值得每一位语文老师思考的问题。
(供稿:芸溪三年级语文备课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