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充分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我校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7月1日下午,厦门市东山中学充分挖掘本地红色革命资源,组织开展了一场意义深远、特色鲜明的红色研学之旅。
在厦门市同安区汀溪镇五峰村茂林西南200米的巷仔山上,易答、李剑光、陈兆麟三位烈士长眠于此。同学们默哀、致敬,静静地聆听三位烈士的光荣事迹。
李剑光(1911-1935),永春县达埔岩峰村人,原名德涂,参加革命后取名剑光。1930年,入党,成为出色的军事斗争领导骨干;1931年担任中共安南永特区书记;1932年春任中共安溪县委书记。1933年8月兼任安南永苏维埃政府主席;同年9月敌军又对东溪根据地实行围攻,妄图一举扑灭革命力量。其机智灵活的游击战术挫败了敌人的图谋。1934年2月李剑光的队伍行进至五峰村虎根岭席草洋山时,叛徒苏天时发难,假装肚痛不走,使行军的队伍拉长了距离;当李剑光从队前折回察看究竟,不幸被叛徒的黑枪击中不幸牺牲,年仅24岁。
易答,安溪县魁斗乡贞洋村人,1930年在安溪县参加游击队,1934年2月易答同志跟随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第二支队政委李剑光的队伍行进至五峰村虎根岭席草洋山时,李剑光发现队伍拉长了距离,就带着易答从队前折回察看究竟,不幸被叛徒的黑枪击中,并就地掩埋了烈士遗体。1955年10月9日李剑光和警卫员易答的遗骸从五峰七里许山上移至五峰苍仔外山上安葬并立碑。
陈兆麟,同安区汀溪镇汪前村人,1933年参加革命,于1935年9月15日在一次游击战争中牺牲。1965年4月11日陈兆麟的遗骸从山上移至山下,并与李剑光和易答一起合葬立碑。
讲解中,同学们的眼里泛起了泪光,他们仿佛回到那个残酷的革命战争年代,感受着在战争的残酷,更敬佩于烈士们为了革命胜利不畏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他们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做意志坚定、无私奉献的时代接班人。
革命战火中的同安,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今日的幸福生活做出了牺牲;今日,我们寻访红色足迹,就是弘扬同安精神,让更多人接受红色精神洗礼,建功新时代。
编辑:赵冰晶
审核:陈美园
单位:厦门市东山中学
日期:2021年07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