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推进幼儿园“旅乐”课程建设,提高教师挖掘课程价值、实施课程的能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9月6日,幼儿园教学组由教研组长精心准备,选取别的幼儿园的优秀课程案例,在全园进行分享活动。
杨老师分享了《再见啦,我们的佩奇和乔治》,此课程发生在幼儿园生活的每时每刻,是小朋友们所有感兴趣问题的集合。作为教师,善于捕捉这些问题中的价值和孩子们经验的生长点,做儿童行为的观察者、记录者、支持者、引导者,才能和幼儿共同建构属于他们的最宝贵的课程!
徐老师分享的《乘风破浪的小纸船》以一首“小纸船的梦”儿歌为契机,抓住幼儿对船的探究欲望,为幼儿提供经验、材料等方面支持,从“小纸船”变成“载人大船”的过程中,孩子们收获的远远不止是如何做船,他们学会有计划、有条理地规划和完成一件事;他们认真、专注、勤思考、爱探究;有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良好学习品质;有初步的团队合作精神!为孩子们的成长感到高兴!
邵老师分享了《我们悄悄地为树屋做了……》通过第一次打扫树屋的经验, 家中和户外的不同,各种方法尝试,让树屋变干净。课程中有探究、有过程、有结果。家园合作,利用社区资源,幼儿在前,教师是支持者,追随幼儿兴趣有机生成。
一次次的互动中,在课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经过不断地讨论和尝试,问题都顺利解决了!
保教主任对各年段推选的案例做了全面的梳理与阐述。从看到幼儿在课程案例里的行为、活动到深入了解课程开展的儿童学习与教育价值,进一步剖析课程案例的特点,引发了在场每一位教师的思考和共鸣。教师们用心体会,在感悟中交流互动。
黄老师进行了总结,对各位老师的案例分享给予了点评,并鼓励大家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也为今后落实“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并重、终身学习”指明了发展方向。她认为课程是做出来的,课程故事是属于孩子的。
最后洪园长就各老师分享的课程案例情况及亮点优势进行了总结,分享了两篇精彩的案例,与老师共同研讨学习,洪园长指出,教师、班级是课程直接建设者,目前幼儿园课程建设刚刚起步,教师非常迷茫,学习优秀案例、思考别人为啥做得好,反思自己在课程建设中的问题,每个课程做到灵魂三问“儿童在哪里?学习在哪里?课程在哪里?”老师们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做到:认真执行、及时调整、不断反思。希望老师们能在课程故事里破茧成蝶,做每一个孩子背后有智慧的助推者。
通过本次课程案例的分享,老师们对课程和案例的价值、指导策略、运用有了更明确的思考方向,领会了课程建设的意义,懂得了课程故事更关注幼儿对解决问题的探究与深度学习,明白了课程故事是追随儿童兴趣,支持儿童探究和实现心中想法的途径之一。只要课程扎扎实实地进行,脚踏实地地“做”自然就会“生长”出精彩的故事。
图文:康丽真
审核:洪素琴
单位:厦门市同安区梧侣幼儿园
日期:2021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