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五月,浅浅而来,鲜花烂漫,春意盎然。在绚丽的五月,我校承办了由厦门市教科院组织的“厦门市小学音乐2017-2018学年下学期‘多元目标多元策略’送教下乡活动”。为了让此次送教活动顺利开展,我校提前做好了各项筹备工作,调试多媒体设备、布置活动氛围、制作指示标志、引导车辆停放等,在精心的准备后,5月9日,来自同安区、翔安区的100余名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市教研员高燕真老师也对活动的圆满开展给予了高度评价。此次小学音乐送教活动,还得到新闻媒体的关注,同安电视台5月9日当日报道了该活动的新闻。
氛围布置
你听,清脆的门铃声响了……原来是来自厦门市青少年宫的张怀海老师正带领着二年级的孩子们走进快乐的音乐小屋。张老师是省普通话测试员,课堂伊始,她用甜美的声音和孩子们唱起《小星星》的旋律,在歌声中拉近了与孩子们间的距离,再借由“会说话的食指姐姐”引导学生安静聆听音乐、积极思考问题。
市青少年宫张怀海老师授课《音乐小屋》
同、翔两区老师认真听课
告别充满欢乐的音乐小屋,转而我们跟随厦门市实验中学小学部的孙梦晗老师来到了美妙的舞会现场。《加伏特舞曲》是一首旋律欢快活泼、音乐典雅的作品。孙老师抓住曲子的节奏特点,巧妙结合不同的游戏进行教学,一下子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孙老师优雅的舞姿也深深地吸引了在场听课老师和学生们的目光,在与学生共舞的情境中不断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体现出老师的精心和细致,从听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一步步有条不紊地开展,让学生在“王子”与“公主”共舞的欢乐情境中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点。
实验中学(小学部)孙梦晗老师授课《加伏特舞曲》
现场观摩的教师就两节精彩的课堂展示活动进行热烈的研讨互动,来自同安和翔安的四位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和所思所想:两节课呈现了美的课堂。张老师的美,美在语言的表达和师生的对话,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朗诵,给歌曲的演唱增添了几份美感体验。张老师关注到了乐理知识的学习,通过柯尔文手势的引导,让学生较好的解决了音高音准问题。孙老师的美不仅体现在她的语言、动作中,而且神态上也给予我们听觉与视觉的享受。在她的带动下,学生能安静聆听又能在游戏中体验学习,乐在其中。她巧妙地运用拍手走步、传球游戏、宫廷邀请舞等形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聆听,不仅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音乐知识,而且提升了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成效。张老师的《音乐小屋》给我们呈现的是老师的音乐素养高,主要体现在普通话特别标准,语言表达清晰明了,声音具有感染力。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具有亲切、自然的特点。
区音乐教研员施美萍老师主持研讨活动
同、翔两区老师共同研讨
接着,由市教科院教研员高燕真老师进行了题为《关注音乐素养 提升教学质量——基于质量监测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分析》的专题讲座。高老师从质量监测的背景、过程、分析、样例四个部分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就上学期市质量抽测进行分析和总结。她通过数据的分析对比,以现场听力测试、试题分析、演唱体验、教学实例等老师们充分参与的方式,引导大家“换位思考”,更理性地思考音乐教学与学生基本音乐素养的形成,将日常教学与音乐课程标准与质量监测紧密结合。最后,高老师用三句话与大家共勉:思想重视、积极面对、迎接挑战!
赏音乐之舞曲,扬质检之风帆……本次的教研活动犹如黑夜里的一盏明灯,为我们今后的音乐教学研究和对学生的指导指明了方向,只有老师的教学观念更新了,才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从而实现音乐学科的教学工作有质的提高。
此次活动,通过我校的学生在音乐课上的表现,我们也发现了我校的学生也是非常有表现力和创造力的,我校音乐教师可以从中发现我们本身教育的不足之处,反思自我,这对我校的音乐教师来说,也是一次十分难能可贵的业务成长的机会。也印证了我校艺术素养的构建。专家们、来宾们对学校校园艺术节、每周才艺秀、乡村学校少年宫艺术活动项目等众多活动的认可。
“夯实人生的起点 留下美好的童年”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我校将不忘初心,为随迁子女搭建艺术平台,砥砺前进,办出群众满意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