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风浅夏,从闽北丹桂飘香的浦城到闽西兰香馥郁的连城,一路流芳,丝丝沁甜,沉淀出五月更浓郁的色彩。
2018年5月11日、5月17日,厦门市同安第一实验小学、福建省郑良意名校长工作室、张茹华名师工作室的优秀教师代表分别走进浦城新华小学和连城县朋口中心小学,开展精彩纷呈的送培、送教活动,旨在助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厦门市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张茹华名师工作室成员黄露岚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一堂三年级数学《认识面积》的精彩示范课。
课堂上,黄露岚老师巧用教学助手,引导孩子们更形象、生动地认识和学习几何图形的面积,帮助孩子们解决空间观念建立过程中的障碍。教学助手的巧妙利用,有利于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教学立足于生成,利用手机拍照及时上传学生宝贵的课堂生成资源,实时反馈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课上,孩子们跃跃欲试,黄老师循循善诱,原来,数学课可以这么有趣!
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郑良意名校长工作室成员优秀的青年教师马胜然老师执教部编版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给孩子们及听课老师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马老师致力于学教翻转,构建学习型课堂,对于文本的解读也有自己独到的新意。她巧抓动词“压”、“垂”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而后又让学生诵读描写雨后的段落,在图片的渲染中识记课文描写。在充分感受完之后,从句子训练到写话训练,有效落实了学生的文字训练,做到了简洁、扎实、有语文味!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听课老师亦是受益匪浅。
11日上午,省名师张茹华工作室领衔人、厦门市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张茹华老师为浦城新华小学的老师开展了一场《回溯知识过程 凸显数学本质》的讲座。张茹华老师在讲座中以实例强调在当今的数学课堂上,应致力于构建新型的教与学关系。做到关注深度学习,为学生智慧的生长而教,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中学习自主探究,在与教材、学生、自我的对话和思维的碰撞中,引发学生进行深度的数学思考,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习得智慧。
17日上午,张茹华老师结合自己30年的教学和教研案例,以《数学课堂如何积淀孩子带得走的素养》为题,为朋口中心小学的老师们生动阐述打造温润幸福的数学课堂的点点滴滴,和老师们分享了放学生在课堂的中央,改善教与学关系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充分表达了缔造“智慧.幸福”课堂,引领学生回溯知识过程,培养学生数学气质;凸显数学本质和数学思想,积淀学生数学素养的教学主张。
在11日下午面向浦城教育局周副局长及来自县域内各校长们的《文化润泽提升师生学校归属感》讲座中,郑良意校长结合自己多年的学校管理经验,从“归属感”一词展开来,就如何在学校文化建构中,用文化浸润人性,不断地提升师生的学校归属感,与在场的校长们进行了精彩分享。从参与文化建设,提升主体意识到搭建文化平台,丰富文化活动,再到注入文化元素,创建文化品牌。讲座深入浅出,既有管理实践经验,又不乏理论高度。
17日下午,郑良意校长在朋口中心小学会议室与来自连城县各个乡镇的老师们分享了《基于文化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讲座。郑良意校长提出,教师应该以文化成就自我,不能简单把自己定位成单一的学科教师。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文化人,一本耐读的书,真正支撑我们步入教学高境界的不是教学的技法技巧,也不是当个“文化个体户”,哪怕是个暴发户;而是致力于文化内涵的提升,不断重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热爱生活,珍视我们自身无形的而又非常重要的文化底蕴。郑校长声情并茂地讲述,在场老师在欣赏与聆听中,积极地思考,汲取宝贵的经验学习。
此次福建省郑良意名校长工作室、张茹华名师工作室联合南平市浦城新华小学、连城县朋口中心小学开展了送培、送教下乡活动,充分了发挥名校长、名师工作室辐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促进我省城乡教育教学交流,推动我省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城乡教育资源互补,增进城乡教师的相互学习,从而实现双惠双赢。
本着对教育的一份执着与热忱,不管对于浦城或者朋口的师生们,还是工作室的成员们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桂馥兰香,厚德雅韵,期待下次相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