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提高同安区随班就读的整体质量,进一步普及融合教育基本理念,提升随班就读教师整体知识技能,我区于2021年11月17日上午在同安区官浔小学举办同安区随班就读教师融合课程培训(第一期第二场)。
资源教室是指在普通学校或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的集课程、教材、专业图书以及学具、教具、康复器材和辅助技术于一体的专用教室。资源教室是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核心要素,其专业化建设为提高随班就读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同安区官浔小学的资源教室建设于2020年,是第二批资源教室建设点,取名资源与融合乐园。
本次培训主要由特教巡回指导教师杨阿芳老师主持与讲授。本次杨老师主讲的题目是《资源教室的功能分区及器材使用》(实操课)。杨老师对关乎资源教室的三大角色,即学生、教师、家长进行简单描述与分析,让大家清楚资源教室的使用与其相关的三类角色的责任与分工,从而促进老师学员们的深入了解。
杨老师强调,其实每个人身上都会有各种不足,这些也算是一种缺陷、一种残疾,比如近视。我们对残疾学生采取的措施都是基于他们身上的核心障碍,即对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影响程度较大,是需要我们去帮助改善残疾带来的不便之处。
杨老师对于资源教室的分区做了详细的讲述。资源教室的功能分区需要考虑六大方面,分别是要素考虑、硬件要求、软件资源、总体功能分区、残疾类别功能以及形成特色等。要素考虑包括学生、教师、学校方面以及其他方面。在硬件要求上,要考虑学校自身可提供的占地面积、基本设备、教学资源和其他方面;在占地面积上,为了各种类型的随班就读学生,要设计无障碍设施,满足日照、采光、朝向、通风、防噪条件,设置学习、游戏活动、康复训练的空间。杨老师讲的内容很细致,在场的老师们频频点头表示认同。在总体功能分区上,杨老师认为分为康复区、个别教学区、办公咨询区、评估诊断区、设备存放区等会满足整个资源教室整体的利用。在残疾类别上,主要针对常见的智力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和肢体残疾进行阐述。在形成特色方面,我校资源教室很荣幸地被提及到,官浔小学资源教室是依托劳动教育理念,在劳动中播撒融合教育的种子。
杨老师讲课的内容,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同安区近几年几所小学在资源教室使用上的各项行动,老师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融合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责任,我们有义务去支持与发展,拥有资源老师是第一步,而使用好资源教室就是第二步。
杨老师来到资源教室的另一分区——感觉统合训练区。在这里,杨老师为我们现场操作了各项器械、介绍了包括蒙氏教具在内的多种教具,让我们能更清晰地明白器械和教具的实际用途。
杨老师在平衡板上的使用,说到要考虑安全性,面积大比较稳等内容,在大滑板器械上,叮嘱老师们要注意防撞,以及做了课外补充,比如说大滑板可以帮助晕车的孩子改善晕车的习惯。把生字卡扔在海洋球池里,在学生放松的过程中,让学生也能学习。杨老师告诉老师们,对于孩子器械方面的要求,要循序渐进,小步子教学,而不是抛出高要求,孩子做不到,甚至可能会受伤。在各种教具和器械的使用上,杨老师从触觉、感知觉、手眼协调等方面来介绍与解释,通俗易懂,在场老师都兴致勃勃地听着。
培训中,杨老师结合同安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各种教学实例,向我们展现了特校老师如何开展针对有障碍儿童的各项教学工作。
为了让资源教室的使用和融合理念在老师们心中生根发芽,乃至根深蒂固,杨老师还进行书籍推荐,希望老师们都能真正去扎实学习理论基础,用理论基础去武装头脑,真正将资源教室的用途最大化。
本次培训,来自梧侣学校、大同第二中心小学、新城小学、汀溪中心小学、第三实验小学、莲花中心小学、云埔小学、官浔小学、东山中学、实验中学等学校的二十几名老师,在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培训内容中,对资源教室的开展工作与普及融合教育理念的信心进一步得到提升。
培训结束后,针对官浔小学资源教室存在的不足、设施的使用等方面,杨老师和官浔小学巡回指导老师与资源老师进行了详细的建议与探讨。
本次培训圆满结束,感谢同安区特殊教育资源与指导中心、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同安区特殊教育学校的领导、老师们的支持,融合教育是个趋势,是我们需要更新的教育理念。
撰稿:李晓争
初审:林燕钦
复审:林丽雅
终审:颜晓清
时间:2021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