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培训,让习作教学不迷茫 ——同安区2016小学语文暑期培训

时间:2016-08-25浏览:243

谁都知道,作文不好教;谁都明白,教好作文不容易。

2016年8月16日至17日,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组织全区近千名小学语文教师开展了“小学习作教学”专题培训,活动在第二实举行,共两天。主讲人为福州教育研究院何捷老师及福建省著名特级教师刘仁增老师。活动由区教师进修学校洪延平老师主持。

为何写、写什么、怎么教、如何评一直是写作教学中的四大难题,为了让教师更加清晰地意识到当下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有方向、有策略地解决写作教学中遇到的瓶颈,何捷老师立足课标,对比中西方写作教学的不同,结合课堂实例,从目的、内容、方法和价值四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儿童写作教学四辩》。紧接着,何老师又带领教师共同思考写作教学的内容。他认为教师要让学生持续写随笔式片段,练习写体式类文章,入境写实用型文章,强调写功能性文章。并且,他引用王荣生老师《中小学写作课堂的重建》中对“四种路子”教法的批判,提出写作教学的三种范式和四种类型。在方法辩上,何老师总结时说道,“陪伴,教在过程;示范,教有观感;方法,教贵实用;互动,教学相长。”在场的老师无不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第二天,由刘仁增老师主讲,他是福建省特级教师,小学语文教师中的佼佼者,是学者中的一线实践者,也是实践者中的理论构建者。此次,他为我们带来了两场精彩的讲座,分别是《学着课文写,眼高手不低》和《目标意识让习作教学不迷茫》。

讲座一开始,刘老师就阐明了写作的重要性,他强调“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和未来”,并围绕着“阅读写作本一体、写作品质四维度、用好教材练写作、实用文体须强化”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让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对于中高年级的孩子而言,作文是一大难题,刘老师强调,写作是离不开模仿的。比如,作者在偶然对某种事物感兴趣,便有意识地仔细观察,心理活动进入“浅度心理场”,经过多角度的观察和思考之后,心理活动便进入深度“心理场”。在这个心理场,孩子们对事物的外部形态和内在结构进行模仿,接着对其实质进行模仿,经过多次模仿,他对这一事物有一种完整深刻的了解。仁增老师的讲座给我们讲明了一个道理,与其苦苦寻觅作文秘诀、教学法宝,不如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写作品质。因此,他提出了良好的写作品质至少包含四个维度:言辞、情感、生活和文化维度,并从教材和实际生活中列举案例,加深在场的老师们的印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要有好的教材才能写出好的作文,这也是刘老师讲座的重点。学生课堂上学习的文章不是为了考试而学,这也是一个素材积累的过程,应该要加以利用。

两天的培训,会场座无虚席,走廊、过道、主席台下也挤满了慕名而来的教师。在场的老师们精神饱满,虚心听讲,并给予积极的互动。课间,还有不少喜欢阅读的老师们拿着主讲老师的专著,纷纷上前签名、拍照留念,场面十分动人。

暑期专题培训短短两天,收获满满。只要用心,只要坚持,还怕前方没有美妙的风景吗?

图文: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

同安区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