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课程”,行之有道——记同安区高层次教育人才“深度论坛” 校长、名师论坛活动(第五场)

时间:2021-12-08浏览:53

风好正扬帆,今朝再起航。2021年12月8日上午,由同安区教育局主办,厦门市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厦门市同安区实验幼儿园承办的同安区高层次教育人才“深度论坛”·校长、名师论坛(第五场)在厦门市同安区实验幼儿园成功举办。

教育因交流而进步,智慧因碰撞而生发。本次特邀专家、名校(园)长、嘉宾以及来自我区近百名中小学校长、公(民办园园长、同安区名校长培养对象共赴此次论坛盛会,以“看见·课程”为主题进行对话与共鸣,以园长论坛、专家讲坛、主题沙龙等形式共话课程品质,深耕教育发展。同安区教育局组织人事科科长李志川,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王芳、李海攀,培训处主任王冬晖出席论坛。

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康东鹏主持本场论坛。康副校长以对课程独特的视角,抛出话题热点,吸引现场参会者直奔今天的主题。

一起来认识出席本场论坛的特邀专家、名园长与嘉宾。

特邀专家

林菁: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国培计划”培训专家,兼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幼儿园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福建省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实验工作专家指导组组长,福建省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专家指导组成员。担任福建省级名园长、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导师,《幼儿教育研究》主编、《幼儿教育导读》(中国人民大学期刊转载)编委。

特邀名园长

颜毅真:高级教师,厦门市同安区实验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福建省优秀教师,厦门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021年同安区名校园长培养对象。主持过多个省级、区级课题,主持的教研成果曾获厦门市首届优秀教研成果评比二等奖,个人教育科研成果曾获厦门市第十二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三等奖。撰写10多篇论文发表于《幼儿教育导读》(核心刊物)、《福建教育学报》等CN级刊物。

特邀嘉宾

杨丽芳高级教师,厦门市同安区朝阳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同安区教育局幼教专干,福建省优秀教师,同安区第六批拔尖人才,同安区优秀校长,同安区杨丽芳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福建省“十三五”名园长后备人选。

特邀嘉宾

叶特愉:厦门市同安区阳翟小学书记、校长,厦门市教育学会理事。主持多个国家、省级、市级课题研究,撰写多篇论文在CN级刊物发表,厦门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福建省先进德育工作者、福建省小学骨干校长。

特邀嘉宾

陈达佳:高级教师,厦门市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幼儿园园长。2021年福建省幼儿园骨干教师,厦门市第三期幼儿园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厦门市姚莉娜名园长工作室成员,同安区杨惠真名师工作室成员,2021年同安区名校园长培养对象。

园长论坛:看见课程——活课程·见真儿童

实验幼儿园颜毅真园长与大家分享了看见·课程——“活”教育见真儿童,从“看见教育思想、看见儿童立场、看见儿童生活、看见多元演绎”四个方面全面阐释课程的理念与内涵。

 颜园长以生动的课程故事案例,向与会者诠释了实验幼儿园“根于本土,植养童心”的课程理念。颜园长强调教师首先应读懂儿童才能支持儿童。近年同安区实验幼儿园从关注教师的“教”到支持儿童的“学”,从借鉴课程资源到聚焦园本课程的开发,“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的根植课程体系逐渐完善。“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也开始从浅表走向深入。儿童在课程中学习与发展,教师在课程实践中反思成长,幼儿园在课程改革中筑牢根基、保持活力,在提升课程品质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最后颜园长以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追随儿童的心灵”做结语,期望全体幼教人心中有儿童、眼中有课程。

专家讲坛:遇见课程——幼儿园课程在哪里?

林教授风趣幽默的讲座,蕴含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声情并茂中渗透着对教育的满腔热情。什么是幼儿园课程?课程的特点又是什么?林教授通过鲜活的课程案例深入浅出向与会者诠释了幼儿园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一日活动皆课程。对于课程建设,她提出要继续坚守教育初心,坚持正确的理念,在实践中探索和反思,不断积累经验,向生活活动要质量,向游戏活动要学习,向教学活动要有效,以工匠之心做好园本课程建设和实施,让游戏真正点亮每个孩子的童年。

主题沙龙:看见·课程破茧的力量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关注课程核心,传递课程价值。我区名校(园长与特邀专家一同展开对话,现场观点碰撞,掌声不断。

幼儿园是打根基的阶段,幼儿园的课程是生活化的,例如“洗手这一习惯养成问题就是充满生活化的课程。小学生的规则意识习惯培养跟幼儿园生活化课程一样指向了习惯的养成。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以贯之,21天可以形成一个习惯,三个月、一年、三年……如果继续坚持巩固,就可以把好习惯养成,让孩子终身受益。

——厦门市同安区阳翟小学书记、校长叶特愉

  今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要求小学、幼儿园要推进和建立幼小衔接双向衔接机制。幼儿园如何过渡到小学?小学的课程跟幼儿园的课程转变是不是太大?应该如何缩小这种变化?让小学一年级的课程更吸引儿童的兴趣,帮助儿童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促进他们和谐成长!

——同安区朝阳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杨丽芳

双减政策背景下,进修附幼紧跟时代变革的步伐,与进修附小联合,双向做研究,以省级课题《以生活化课程助推幼儿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为引领,尝试从身体健康、生活习惯、学习品质以及社会情感几方面入手,探讨如何优化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幼小衔接。首先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其次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了解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明确幼小衔接的核心素养,寻求幼小阶段衔接课程的契合点,从课程的架构,到落地实施,积极做好与小学课程的相互融合和渗透,实现由幼儿园到小学教育的一个顺利过渡,让我们的孩子能够身体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学习,身心和谐的发展

——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幼儿园园长陈达佳

关于幼小衔接,首先要考虑的是:孩子他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当他进入到小学?吸引他的是什么?他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小学如何退后一点?我们幼儿园如何向前迈一点?从孩子出发,回到孩子。幼儿园不能只关注游戏、教学,更应关注占50%-60%的生活活动,把每一个生活习惯、生活的能力以及卫生的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好。了解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爱,所有的起点都要回到我们的孩子,这样我们才能切切实实的做研究、做课程,这样幼小衔接才有成效,才能帮助孩子扎实地走好每一个台阶,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全面、和谐、幸福、快乐的成长。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生导师林菁教授

教育的原点是什么,是儿童。在幼小衔接的这个做法上,以前都是以我们老师的角度——我要给儿童什么?现在应看到儿童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儿童上小学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要给予他怎样的一个扶持,这是我们今后幼小衔接课程要努力的方向!

——同安区实验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颜毅真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很好地延续幼儿园的主题活动课程。幼儿园主题活动是以提出问题、猜想、预测、观察、发现,还有动手操作、交流表达、记录过程来展开。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是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带领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最后进行一个成果展示。双减政策下,我们小学开展五育并举,通过找到几个学科之间的联系点,利用主题活动大单元的方式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处主任王冬晖

幼儿园课程是生活化、游戏性、整合性的课程,而小学偏重学科课程。现在开发的课程都是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与地方课程进行的融合,最后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一种项目课程,更能适应本园幼儿特点、本区域的社会需求,这就是我们课程开发的意义。举办深度论坛旨在通过这种宽松的方式,大家能够畅所欲言,百家之言才能够引起我们思维的碰撞。通过碰撞反思,我们才能有所提升和收获。

——同安区教育局组织人事科科长李志川

本次沙龙,呈现、梳理了同安教育人在《看见·课程破茧的力量》的实践思考,为课程园本化提供了方向。沙龙为各园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的平台,展现了校(园长们在课程循环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夯实课程的领导力;凸显同安教育人在课程改革浪潮中不忘初心逐梦前行,砥砺奋进共谱芬芳的特质。愿每一位同安教育人在前行的路上不断启迪智慧,收获快乐。让我们在银城这片沃土,遵从教育规律、静守教育初心,浇灌耕耘、分享合作,让教育更好地回归本质,帮助每一位师生,寻找课程内在生长的力量!    

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课程建设,永远在路上!



撰稿:蔡秀娟、叶淑美

编辑:办公室

审核:园长室

时间:2021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