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同安教育网!今天是

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 ——同安区小学美术主题教研活动暨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小学美术课题活动

作者:进修学校来源:同安教育局时间:2016-11-01 浏览:66

10月25日上午,同安区小学美术主题教研活动暨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小学美术教学学生情感态度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活动在岳口小学多媒体教室举行,本次活动由区教师进修学校美术教研员梁思棋老师主持,省基础教育课题组全体成员及区美术工作坊全体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第一个议程是由两位年轻老师进行公开课展示。

第一节课由岳口小学林娥全老师执教造型表现课《彩泥世界快乐多》。林老师首先以一个有趣的课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动手能力有限,但创造性无限,他们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向生活取经,以想象为翅,既动手又动脑,兴致勃勃地运用彩泥塑造自己喜欢的形象,一件件可爱的泥塑新鲜出炉,那鲜艳的颜色、生动的造型,让人一看就生愉悦之情、爱慕之心,美术魅力油然而生。

第二节课由西柯第二实验小学的蒋晓红老师执教《快乐的回忆》。上课开始,蒋老师引导学生回忆交流一些有趣的事情,再欣赏探究画家们是怎么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快乐的回忆,让学生自己发现可以从动作、表情、色彩等方面着手表现。这节课课堂脉络清晰,氛围轻松,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开心地回忆,很开心地去探究怎么完成绘画,很开心地去动手绘画,从中不仅学到了绘画技巧,自己能描绘出生活中的快乐情景,也更加热爱生活。

活动第二个议程是互动交流。

美术工作坊的老师们就立足本次美术主题教研活动,从课题导入的设计、欣赏指导策略的选择的适宜性以及美术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的步骤等进行了互动探讨,充分肯定了这两节课上的步骤清晰环环相扣,同时又提出了在课堂上学生情感态的调动上需要从师生互动方面进一步加强的建议。学科教研员梁思棋老师对两节课做了精彩简洁的小结。

近年来,随着专业化的进程,美术教师互相交流探讨的机会日益增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不断地观摩研讨中,老师们的教学能力日臻纯熟,美术课堂魅力四射,孩子们那一双双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也愈发鲜活——

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教学路漫漫,“美人”常相伴,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我们,一直在行动!

附:评课稿

《快乐的回忆》 评课稿 ——洪塘头小学杨慧婷

这堂由蒋老师执教的《快乐的回忆》一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旨在培养学生珍惜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首先,蒋老师从备课,教学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积极鼓励、动员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和回忆生活,抓住对学习、生活的情感体验,培养表现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此课中,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师做到了树立学生的主体理念,坚持“授之以渔”。课标中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与教育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应该是人,我们不仅要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更应切实地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该是捉鱼的方法。蒋老师在分析大师作品时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引导学生说出想法、说出关键知识点,关注全场学生,对于不敢说的孩子大胆的鼓励,然后进行小结,讲透知识点。没有一味灌输现成知识的教学方法,她让学生拿着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断找到适合他的“水”,即学会学习,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这是一堂完整的美术课。

在课堂上,蒋老师以她自然大方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情感态度培养为重点的宗旨。但是在示范环节,建议教师示范完单线人物动态时,可先给学生两分钟时间在纸上也画出一个单线动态,随后再进行添加就会形成完整人物,由浅入深的引导方法,学生更好接受,并且示范更完整一点。另外,在导入环节,教师是否能找到更有趣的方法,或者让学生上台表演快乐回忆时,动作幅度再大一点、再夸张一点,也许能传达出更快乐的感觉,这点值得我们思考。

(图/文来: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 同安区岳口小学朱清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