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同安教育网!今天是

一场别开生面的“较量” ——区主题教研暨厦门市第四期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班教育实践活动(三)(四)

作者:小学教研室来源:同安教育局时间:2016-12-09 浏览:214

一场别开生面的“较量”

——区主题教研暨厦门市第四期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班教育实践活动(三)(四)

【莲花中心会场】

初冬,像一位美丽的、高贵的、矜持的公主,舞动着她那神奇的面纱,送来阵阵凛冽的寒风。连续十几天的阴雨天气,在今天迎来了久违的阳光,而厦门市第四期农村小学教学能力培训班的老师们为我们同课异构带来了知识的传递恰如这阳光般温暖。

11月29日上午八点,在同安区莲花中心小学的录播教室,迎来了三位老师对三年级下册《搭配二》的同课异构,此次研讨活动由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的王冬晖老师主持,参会的是来自厦门市第四期农村小学教学能力培训班的成员和2016年新数学教师们。

第一节课是由西洪塘小学的杨德达老师带领三年1班的孩子们学习。杨老师从猜年龄的谈话导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程内容层次分明,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杨老师的课带领大家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之余,特别是他那信手拈来的现代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让在场的师生个个称奇,不禁对他竖起大拇指。

第二节课是由云洋小学的蔡彩棉老师为我们展示。蔡老师整节课环环相扣,基础扎实。通过想一想、摆一摆、写一写的活动过程,合理利用学生的错题,让学生经历小组合作、动口多说、动脑思考的学习过程,不仅奠定了基础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整节课平凡中暗藏玄机,扣人心弦。

第三节课是由汀溪中心小学的刘淑香老师执教。从刘老师的教具、学具准备的材料我们不难看出,刘老师课前十分精心备课。刘老师整节课以城堡闯关串联整节课,让学生感受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刘老师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利用课堂生成,为我们带来生动有趣的搭配问题。

第四节课全体老师汇聚录播室。同期学员郭柯芳老师、苏露英老师、陈武警老师分别对三位老师的课谈了自己的几点感受和建议。他们都提到了三位老师对《搭配二》这节课的重难点把握到位,学情分析透彻,课程内容紧凑,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当然,每个老师也有自己的亮点,杨德达老师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蔡彩棉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力、刘淑香老师诙谐有趣的上课方式,都值得老师们请教和学习。

最后,王冬晖老师主持了互动评课,并对上午的活动进行了总结和点评。王老师认为《搭配二》这节课老师们要把握课程内容,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无序到有序”,交还时间给学生,留足时间给孩子思考,让孩子主动交流,一切以学生为主体。王老师还提倡新老师们要多跟老教师学习,课堂上注意数学语言的规范性,并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给了新教师们建议:1.交还时间,让思维沉潜;2.滞后评价,让思维敞亮;3.适度指导,让思维跃升;4.组织反思,让思维积淀。

【西柯中心会场】

20161129日上午,西柯中心小学迎来了来自同安区各个学校的数学老师,开展厦门市第四期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班“同课异构”教育实践暨区级主题教研活动。活动由教师进修学校邵文川老师主持。

首先,由新星小学苏志雄老师执教《植树问题》。苏老师从生活出发,通过观察手指与指缝之间的关系、课桌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形象生动地为学生解释了“间隔”与“间隔数”的含义,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紧接着出示例题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苏老师没有让学生直接解答,而是和学生一起读题,审题,分析题目,找关键词,整到例题在苏老师的引导下变得清晰明了,因此在接下去的列式解答过程中,整堂课显得轻松,愉快,很快地,通过一系列变式,观察,探索,孩子们都能得出本节课的重点“棵树-1=间隔数”这条规律。苏老师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使得课后学生不禁感叹:“这节课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获得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第二节仍是来自新星小学的陈滨贤老师,他带着五年(4)班的孩子同样为我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的《植树问题》。和第一节不同的是,陈老师的例题没有限制“两端都栽”的条件,“在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问题抛出,让学生自主思考,动手操作,得出三种情况的植树问题以及所对应的规律。陈老师还展示了生活中各种各样跟植树问题有关的现象,很好地把数学与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

眨眼第三节开始了,我校邵桂兰老师带着五年(2)班的孩子们压轴上场了。同样为我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植树问题》。邵老师总是敢于挑战,敢于创新,敢于将舞台交给孩子,让孩子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她先简单地教学“间距”、“间隔数”等概念,紧接着便抛出问题,不限条件,孩子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很快孩子们便将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画在了黑板上,此时老师抓住时机,问:“为什么都是4个间隔,棵树却不一样呢?”孩子们兴致高涨,跃跃欲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画图,分析,总结出了植树问题的三个规律。邵老师的课总是给人意犹未尽的感受。

第四节是评课时间。教研员邵文川老师主持了互动评课,先由培训班的老师提出对三节课的看法以及建议,接着各个学校的老师们也都谈了各自的感受与见解。虽然是同一个课题,但三位老师却上出了不同的味道,听课老师们也都有各自的收获。邵老师做了活动总结,他对三位执教老师的精心准备和精彩课堂给与高度的评价,同时分别指出三节课的亮点和不足。

本次“同课异构”, 就像一场别开生面的“较量”,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策略对同一教材的不同效果,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的教学个性。我们相信,在一次次教研活动过程中,我们的数学教师成长将会越来越快,我们的数学教育将越来好!

图文:同安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

莲花中心小学   纪亚玉  

西柯中心小学   杨晓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