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同安教育网!今天是

品《诗经》 传国学——记市教科院李日芳老师国学课堂入校园

作者:陈怡倩来源:西洪塘小学时间:2016-12-15 浏览:363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和着这首古老的乐歌,怀着满心的期待,2016年12月13日,西洪塘小学迎来了一位嘉宾——市教科院李日芳老师。他将为二年4班带来一堂《诗经》。

铃声响起,师生问好,一堂精彩绝伦的《诗经》课拉开序幕。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有:《周南·关雎》、《邶风·静女》、《卫风·硕人》和《秦风·蒹葭》。这几首《诗经》中的经典篇目,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似乎还是颇具挑战性的。然而在李老师精心巧妙的设计和引导下,孩子们慢慢融入李老师创设的故事情境中。李老师将诗中的人物化为孩子们最喜欢的“公主”、“王子”,让孩子们在字里行间找寻他们熟悉的人物,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的情感。课堂上,生生间、师生间的互动,不仅让在座的同学陶醉其中,也让后排的听课老师们不可自拔地沉浸在李老师的诗经世界之中。

李日芳老师生动又充满韵味的《诗经》课堂

就如李老师课堂上对二年级孩子说的,这些诗歌本应是初中、高中的学生才进行学习的,那么为什么二年级孩子的潜力能够在这堂课中展现出来呢?

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李老师善于引导、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在课堂中用亲切温和的语言融入孩子们的童真世界,并且善于运用正面评价和鼓励性语言,让孩子们更加自信,时时进步。李老师对于诗歌情境的创设,更让人难以忘怀。在他眼中,孩子们是“小公主”、“小王子”,每一位同学的朗读都非常精彩。而后排的老师们是“大公主”、“大王子”,促进了孩子们和老师的交流,也让孩子们在老师的范读中学有所得。一堂课下来,常常让大家忍不住为李老师拍案叫绝!

在场的老师们陶醉其中

还有一个原因,那便是李老师在随后的教研交流会上所说的——《诗经》具有无限魅力。《诗经》是中华文化的母亲河,这三百零五首诗歌孕育了几千年来的华夏文化,我们如今朗朗上口的唐诗、宋词,许多意象与素材都是源自于《诗经》。这么经典的文化之作,这么动人的遣词造句,这么能不让人沉醉其中?李老师在讲说自己对《诗经》的喜爱和见解之时,又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穿越时空的情境,读着《蒹葭》,似乎也走进了岁月长河中那方清灵之地,见识了那位伊人。

李日芳老师精彩的《诗经》课堂,不仅给西洪塘小学的老师示范了如何进行朗读指导、课堂评价,还为老师们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更为重要的是,他教学时深厚的文化内涵让人折服,也激励着每一位西洪塘小学的老师应该要多读书,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做到厚积薄发,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一个美好的文化环境。

李日芳老师的精彩发言

在教导主任王黎娇老师主持的教研交流会上,老师们畅所欲言,林妙芬感叹李日芳老师的文化造诣令人佩服,也因此能够在课堂教学时深入浅出地引导孩子们走进诗经世界,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彭盼老师表示自己哪怕坐在会议室中也仍然回味着李日芳老师的课堂,在他的课上,引导孩子们通过初读、品读和研读感受了《诗经》的意境美、韵味美和情感美,令人铭记于心。接着蔡亚环和柯淑敏等几位老师也积极与李日芳老师交流本节课的收获,探讨教学时关于朗读指导和诗歌教学的困惑。李老师以自身实践为例,与大家共同探讨并分享经验。最后王黎娇老师通过李日芳老师的国学文化教学,结合我校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建议各班可以利用早晨到校的空暇时间诵读课文中的美文和课外经典文化篇目,老师们也可以模仿李老师的教学方法在各个年级试上《诗经》课或传统文化课,让孩子们丰富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研交流会上大家其乐融融,就如《诗经·小雅·鹿鸣》中所说的:“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老师们怀着激动的心情与李日芳老师交流

王黎娇主任送上寄语

一节《诗经》课,传递的是一种教学模式,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文化。李日芳老师对于文化的重视和西洪塘小学具有中华优秀传统的“龢”文化交相辉映。就如李日芳老师所说,他知道西洪塘小学重视传统文化,所以希望他的到来能够“推”一把。为此,他当场签名,将自己编写的一本教学书籍赠予了西洪塘小学。相信他用心“推”的这一把能够让西洪塘小学的老师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自身素质的提高有新的思考,让那呦呦的鹿鸣继续传响,期待西洪塘小学更好的明天!

李日芳老师将签名书赠予苏永南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