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成长历程 ---同安区第一批体育学科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公开课教研活动

时间:2016-12-19浏览:667

2016年12月14日上午,在区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开展第一批体育学科成长共同体的教学研究活动。参加此次教研活动的老师:林福利、李加前、黄志坚、郑安微、王英明等指导老师和36位来自中小学的共同体成员。

第一节课由大同中心小学吴小玲老师上了一堂富有趣味性、实用性的障碍跑课。通过钻过跨栏架、双脚跳过呼啦圈、手持接力棒绕过标志桶的形式依次过障碍。到最后把钻、跳、绕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场地和器材,培养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同时在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中加入了音乐,很好地调动学生运动学习的兴趣,使得整堂课更有运动气氛。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锻炼。

第二节课由莲花中心小学马彩云老师带来小足球--脚内侧踢球。整堂课教学内容的安排合理紧凑。第一环节,原地模仿踢球的动作,让学生体会脚内侧触球的动作技术;第二环节,两人一球的踢固定球,体会击球部位和击球点;第三环节,两人一组相距2—3米对传球、相距5米对传球,让学生体会球在运行中的触球部位的技术;第四环节,射门游戏比赛,强化脚内侧踢球的动作技术。让孩子们在快乐学习中体会本节课所学的动作技术。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马老师始终能够调动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整堂课充满学习的乐趣。

最后是集体评课环节。首先是两位开课老师对本次课的设计构思和意图,以及在执教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阐述和自我评价,其次是共同体的学员积极主动上台发言,谈出自己的看课理解与对两位老师上课的意见和建议。学员对吴老师的评价集中在课中场地布置不合理,整节课都在布置场地和器材,每一个环节都安排比赛。对马老师的评价集中在对脚内侧踢球教学的速度太快,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其动作技术;游戏环节课组织成四路纵队,两两相对进行踢球射门比赛,这样就可以减少捡球的时间。

郑安微老师针对评课的类型和评课方向作了介绍,并对两节课进行客观点评,引导全体成员如何学会做好看课准备、如何评课,李加前老师针对成员们的教学设计进行反馈并做较为详细的指导,最后林福利教研员针对此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性发言,激励所有成员要积极主动向指导老师学习,用心对待,让每一次教研成为成长的台阶。

每一次的努力,都是向成功迈进一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们将上下而求索。

供稿者:厦门市美林中学郭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