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6日下午,大同中心幼儿园区级课题《以“水文化”滋养幼儿科学素养的研究》结题鉴定会在本园四楼会议室如期举行。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幼教室副主任施美苹老师、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退休幼教教研员刘旭黎老师、同安区兴国幼儿园杨惠真园长、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幼儿园陈达佳园长、同安区实验幼儿园梁媛玲副园长及课题组成员参与了此次课题结题鉴定会。
本次课题结题鉴定会由我园邵亚梅老师主持。在这个防疫复学的日子里,邵老师对专家们莅临我园参加线下课题结题鉴定会表示欢迎、感谢。
专家们先查看了课题研究相关资料,自由翻阅了课题汇编成果,她们频频颔首,认真记录,相互交流,并对我园琳琅满目的课题成果表示赞赏。
接着,由我园课题组核心成员杨佩璇副园长进行课题结题汇报。杨老师图文并茂地从课题的源起、历程、展望三个方面进行课题结题汇报,重点介绍了课题实施阶段的特色做法,指出课题的研究不仅促进了幼儿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及教师的专业成长,还丰富了幼儿园校园文化建设。同时杨老师期望,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能有效在我园的各个园区及集体办园推广实施,让更多的幼儿受益;并期望在本课题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水文化”项目的成果提升,逐步形成幼儿园的园所特色。
随后,课题组成员叶惠萍老师和颜诗颖老师分别交流了研究心得。两位老师追随幼儿的兴趣与目光一步步解读幼儿与“水”擦出的火花,充分展示幼儿在课题开展过程中发挥自主性、深度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两位老师纷纷表示课题的开展让幼儿与教师走进了别样的水世界,同时也感受到了教学研究不是远离教师的“高大上”,而是贴近教学日常的踏实钻研。
在审阅课题成果、聆听课题研究报告、听取课题组成员的心得交流后,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鉴定。
施美苹老师表示此课题选题新颖、研究过程扎实。以培训、研讨、案例分享等多元“研训导”的方式助力解决教师的问题所在,充分挖掘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通过多种途径为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提供可能,并建议在新教师居多的情况下,课题组成员需思虑是利用改编课程还是以开发课程为主。
刘旭黎老师认为本课题的研究意义深远,真抓实干,课题取得很好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建议还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引向更深层次的发展,如以“水文化”滋养幼儿爱国爱乡的情怀。
杨惠真园长提出,本课题研究是站在全新视野上开展的研究,能巧妙挖掘地域资源,形成幼儿园集科学、生态一体的教学特色,并建议课题继续深度研究,形成园本课程,凸显幼儿园的办园品质。
陈达佳园长认为课题选题具有实践效益,研究成效凸显,具有推广价值。建议进一步梳理研究过程性材料,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向下属园展示,起到良好的辐射引领作用。
梁媛玲副园长指出课题的选题非常有现实意义和挑战性,本课题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过程扎实,探索出一套有效滋养幼儿科学素养的方法与途径,幼儿的科学素养明显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显著提高。她建议深化“水文化”资源的开发,不断挖掘园内外资源,提炼更富有特色的做法。
最后,我园江清盆园长进行表态性发言,她郑重地对参会的专家组及课题组成员表示感谢,并表示课题开展中教师经历了从懵懂再到潜心研究的过程,教师专业能力获得发展、教科研水平得到提高、教育理念不断更新。
此次结题鉴定会不是终点,而是科研工作的新起点、转折点,我们将继续怀揣教育情怀,在孜孜以求中不断深耕,在且行且思中共悟成长,让我们的课题探索之路越走越远。
文/杨纯丽 图/叶煜 叶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