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来到北师大学习的第二天。北京的秋天秋风瑟瑟,阳光却依然明媚,我们的学习热情亦如这秋日暖阳。
上午8:30,同安进修附小副校长吕英姿和大家分享了她们学校以课程为抓手推进教育改革的做法,从她无私的分享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进修附小领导的课程领导力和管理智慧。
8:45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杨明全开讲啦!儒雅的杨教授给我们带来了《课堂教学管理与评价》的讲座。他通过中西课堂不同的表现形式,课堂人数的多少和课堂教授方式三组对比让大家重新认识了课堂!课堂的本质并不取决于外在的表现形式,而是取决于特定时空下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内容,班级的样子不应该总是规规矩矩的。除此之外,杨教授还从如何学会教学评价和教学改革的未来发展与大家分享交流。杨教授用温和的语言让那些富有哲理的文字自然地流进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找到了教育教学评价的理论支撑。
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郭法奇教授给我们做《中外基础教育比较——观念、技术与制度的视角》的讲座。郭院长从古代、近代、现代的不同变化,比较了中外基础教育,运用直观与简明易懂的事例,从多个角度阐述了观念与技术、制度之间的关系,并不时抛出问题,引发我们的思考。
无论是主持小结的伙伴,还是经验分享的老师,每一个人都精心准备,精彩呈现。课上,大家专心致志;课间,我们交流讨论,每一位学员都珍惜机会,用心学习。
桂花能十里飘香,蒲公英的花籽随风飘散到新的地方可以孕育出新的生命。参加培训之后,我们能像桂花、蒲公英那样,用我们的思想、理念影响教师,带动学校发展吗?我们思索着……
图文/第二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