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区人民政府2017 年教育工作自评报告

发布者:叶辉冷发布时间:2018-04-02浏览次数:2080

同安区——厦门市最大的行政区, 总面积占全市42.5%,素有海滨邹鲁之地、声名文物之邦的美誉,现有总人口80.72万人。先后荣膺全国文化先进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全国红十字服务示范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进示范区”“全国法治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和省级文明城区”“平安先进区”“科普先进区”“双拥模范城区等光荣称号。

2017,同安地区国民生产总值396亿元,人均GDP71351元,财政总收入72.4亿元。2017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扎实实施教育惠民举措。全区教育事业发展经费支出为13.55亿元,占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比例3.42%。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40所,其中幼儿园139所,义务教育阶段小学78所,初中校14所,高中校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电大1所。全区学生总数113917人,教职工总计8035人。

2012年通过省、市标准化学校建设评估;20129月通过省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评估验收;201311月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评估验收,成为首批通过国家验收的县(区),获得省政府30万元奖励;20178月同安区教育局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单位和称号;2017118日高分通过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省级评估。2017年市教育局对各区工作的考评中,我区居全市第二。近年来,我区教育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立足美丽厦门,富美同安”的发展定位,贯彻区委、区政府“四个能力”建设、“三转三加强”部署,构建法制、廉洁、高效的现代学校管理体系,突出“办学”、“兴贤”、“育才”的主要任务,办好每一所学校,创建教育强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区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教育均衡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坚持教育优先,推进教育强区建设

1. 高度重视教育,确保优先发展

区委、区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教育,把教育摆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不断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把教育强区作为发展重点,纳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 健全领导机制,协调教育发展

成立创建教育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和“对县督导”自评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均挂帅任组长,强化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协调会,定期听取创建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教育发展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同时,实行区四套班子领导挂钩联系学校制度,及时深入学校调研,协调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3. 专题研究部署,解决教育难题

对教育发展问题及时研究部署,两年来,区委区政府召开多次专题研究解决教育发展问题。如,教育信息化建设、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积分入学细则、教师招聘和人才引进、教师待遇提高、农村薄弱校精准扶持、个别学校超编问题以及推进学校建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等专题研讨会。

4. 部门各司其职,共促科学发展

建立政府主导,教育、发改、建设、财政、人事等部门联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工作制度,坚持认识、规划、投入“三个到位”,把“三个增长”要求落实到预算、执行、决算、管理等环节,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经费保障。近年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就教育发展进行视察和调研,提出意见建议,推动教育发展。每年都有涉及教育发展的建议和提案,在人大、政协的推动下,区政府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加强协作,提高办理实效,推进教育科学快速发展。

5. 强化教育督导,落实工作责任

我区十分重视督导保障,助推均衡发展。建立对镇(街、场)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整改要求。1999—2017年完成了六轮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创新教育督导方式,通过督导抓落实,通过督导促提高。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机制,及时监测均衡发展状况,坚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专项督导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促进学校办学标准化、建设规范化。

认真制定和完善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的措施和办法,完成97所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工作,实现了全区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全覆盖。全区共设置责任区8个,配备责任督学30人。2018年年初率先启动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督导工作有效开展、取得实效。四个创新四个推动是我区创建工作亮点。一是机制创新,推动挂牌督导规范化。领导机制、管理机制、保障机制创新为挂牌工作保驾护航;二是队伍创新,推动挂牌督导专业化。严格选聘条件,建立责任督学联络员制度。积极组织全体责任督学参加国家、省、市、区四级培训。坚持每月召开责任区研讨会。三是内容创新,推动挂牌督导精准性。围绕八大片区,开展网格化管理。以“日常督导、专项督导、综合督导、协作督导”四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走透透开展活动。四是方式创新,推动挂牌督导信息化。同安教育督导网、督导信息管理系统、OA移动办公平台、责任督学移动办公微信群成为我区及时、高效、有力、全面、精准的大数据信息化督导保障平台,推动挂牌督导信息化全覆盖。2017118日高分通过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省级评估。

6. 整合优质资源,提升办学水平

着力引进优质资源,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办学的市属厦门实验中学落户同安新城,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跨岛发展”战略,开展同安一中与育才中学合作办学。高位嫁接名校办学理念和优质经验,打造同安一流的品牌学校,整合优质资源,提升办学水平。现辖区有省一级达标高中3所,2016年、2017年均实现100%上大学。

(二)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各项工作指导

1. 贯彻教育方针,抓好基建党建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针,我区教育系统党建的总体目标是:围绕同安教育改革发展中心工作,致力于创建教育强区、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努力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把我区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成为推动我区教育改革发展的坚强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现区委教育工委委员有7人,党支部98个,党员共 1981人约占全体职工33.02%(其中公办学校党员1937人,民办学校党员44人)。

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继续强化政治责任担当,全面落实“两个责任”。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敢于担当、团结协作、勤政廉洁、开拓进取的干部队伍;建设一支理想信念坚定、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党员队伍;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恪尽职守、业务优良、敬业奉献、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建立一套适应我区教育发展需要、保证教育系统党组织有效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组织自身建设的工作机制;按照“一校一品牌”要求,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容和形式,树立一批体现时代特征、彰显教育特色、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具有推广价值的党建品牌。创新党建视导工作机制,资源配置集约化,构建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有效整合片区党建资源、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形成片区共建合力。

2. 开展名校长推选与培训工程,重视人才培养

开展名校长(骨干校长)培养工作方面,201612月厦门市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校长郑良意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名校长,20174月郑良意校长获准领衔组建我省首批名校长工作室。另外,厦门市五显中学校长陈长兴、厦门市同安区祥平中心小学校长邵永红被确定为福建省十三五中小学名校长培养人选;厦门市五显中学蔡敬发、厦门市城东中学雷斌、厦门市同安区新城小学吕志评、厦门市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张茹华、厦门市同安区凤南中心小学黄国耀、厦门市同安区滨城小学苏燕渝、厦门市同安区洗墨池幼儿园杨惠真被确定为名校长后备培养人选。

3. 以德为先端正选人用人

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标准,按照区委《关于进一步明确干部管理权限和干部任免程序的通知》(厦同委[2017]31号)要求,今年全区教育系统各中小学领导人员进行了部分调整,20177月份,配合区委组织部按照大稳定、小交流、促均衡、提质量的思路,确定《全区教育系统校级领导人员调配原则》,对部分学校校级班子进行优化调整,轮岗交流25人,提拔20人,退二线7人。完成8所超职数配备校级领导干部学校的问题整改。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优良作风进一步养成、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为守住学校阵地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4. 构建反腐机制,加强师德建设

认真履行党组织在党风廉政建设上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由党组织统一领导、成员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全员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教育、管理、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制机制。深入开展党纪党规教育。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专项检查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分析会制度。围绕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关键环节,查找不足和薄弱环节,分析原因,及时研究整改,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加强对基建工程、采购招标、招生考试、专项经费、人事招聘、干部任用、校务公开等教育系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领域的监管,严肃查办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其他各类违纪案件。

认真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前沿知识讲座、网上在线学习、干部自主选学等学习体制机制,深入开展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专题学习。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我局举办了教育系统教职工“廉洁在心中”演讲比赛、书画展,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员教师的积极性和凝聚力。

(三)加大资金投入,推进办学条件改善

1. 创新发展思路,合理规划布局

区委、区政府把化解就学难作为民生工程来抓,坚持规划先行,积极听取社区各界对学校发展规划的建议,认真对待群众、人大代表学校建设规划建议,及时回复,并根据需求科学合理规划、适时启动学校建设,满足群众入学需求,确保有学上,同时通过多规合一平台、专题会等途径征求社会各界规划选址、建设方案的意见,建设管理群众满意的学校。按新城区、工业区发展的要求科学规划,结合同安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及人口发展趋势,科学合理制定《厦门市同安区“十三五”中小学布局专项规划》(2016-2020)。贯彻配套学校建设四同步,即同步规划,同步征地,同步筹资,同步建设。

2. 加快学校建设,化解学位难题。同安区教育局采取内部分组负责制,两人一组,互为AB岗,每个基建室人员具体承担几项基建任务;实行局领导基建例会制度,定期对基建项目进行研究,督促建设进度,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实行代建单位考核制,根据项目推进情况予以考核,确保项目按序时推进。2017年,我区累计投入3.26亿,完成四林小学扩建、洪塘头小学扩建、吕厝二小食堂体育馆工程、新辉幼儿园改造、吕厝幼儿园改造、西柯第二中心小学校安加固、浦头幼儿园改造、城东幼儿园、金都幼儿园、同安职校扩建(三期)等31个项目,其中建成投入使用中小学、幼儿园8所,增加幼儿学位1920个、小学学位6300个,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比例达98.7%

3. 实施交钥匙工程,实现标准化建设

实施“交钥匙”工程,确保配套学校建设与住宅建设首期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明确学校建设使用机制,为加快教育的落实进度,全区教育项目建设由同安区城投公司负责实施“交钥匙”工程管理模式。同安区城投公司负主体责任,负责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过程管理;教育部门做好协调与监督工作,准确及时上报存在问题及进度。设立全区教育项目基建组,配齐配全工作人员。教育部门和城投公司各抽调5名责任心强、能力强的干部组建教育项目基建组,全面开展各项工作,全面加快我区学校标准化建设。

(四)加强队伍建设,推进教学质量提升

1. 优化教师结构,壮大师资力量

每学年初组织各校按省定编制标准进行核编,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各校配齐配足教职工。根据学校师资余缺情况,科学提出每年新教师招聘计划,重点补充紧缺学科和艺体学科教师,着重引进高素质、高学历人才。区委、区政府每年专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教师新招聘计划及人数、校医招聘等问题,帮助解决师资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我区教育师资力量的壮大提供保障。新教师招聘工作,坚持 “信息全程公开纪检全程监督以及重要工作环节的人员在监督下即时产生的工作方式,招聘工作零投诉,社会反响好。三年来共招聘774名新教师,其中有59名重点师范院校优秀师范毕业生。

2. 积极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

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分别研究制定《同安区教育系统聘用制实施方案》和《同安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切实做到按需设岗、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定期考核。规范学校岗位设置管理,不断完善岗位竞聘实施方案,实行“定编、定岗、定责,竞聘上岗,择优聘任”的管理机制。目前,我区幼儿园中级及以上职称人数为114人,占幼儿园教师数441人的25.85%;小学中级及以上职称人数为968人,占小学教师数2090人的46.32%;中学中级及以上职称人数为963人,占中学教师数1518人的63.44%;特殊教育学校中级及以上职称人数为27人,占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数44人的61.36%;中等职业学校中级及以上职称人数为77人,占职称教师数131人的58.77%

2. 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区人社局、区财政、区教育局认真落实《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的通知》(厦府办〔201675号)文件精神,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教师调配和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向乡村学校倾斜,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重要的人事保障。全区共有926位乡村教师获得乡村学校从教30年荣誉证书,有3位在山区海岛乡村学校任教的教师直接推荐参加中高级职称评审,不占核准岗位数。目前,有38位在农村任教满25年及以上且仍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经区、市人社局核准直接办理中高级农村教师专项的岗位聘任。有63位在山区海岛乡村学校任教的教师享受生活补助,从原每月专项补助300元,提高到每月800元。

4. 提高教师待遇,改善生活条件

依法保障中小学公办教师待遇,工资和津补贴每月足额发放,落实教师各项福利待遇,教师年终追加绩效工资总量逐年提高。规范编外聘用制教师管理,统一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医社保,并逐年提高编外教师待遇。2015年,为665名从19941月至20116月在同安区农村幼儿园任教的编外幼儿园教师补缴养老保险金559.9万元,实现老有所养2016年,新增投入经费3000多万,将聘用制教师工资待遇提高到每人每年6万元;2017年,区政府第十五次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提高和规范调整同安区教育系统编外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的说明》,再次增加投入经费5000多万,聘用制教师工资福利从每人每年6万元大幅度提高到每人每年8.3万元。

5. 加强教师培训,打造名师队伍

重视师资队伍素质的提升,组织教师全员参与校本培训,开展教师岗位练兵和各项专题培训等,确保每位教师每学年接受不少于90学时培训,多方位提升师资队伍综合素质。重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青年教师岗位练兵和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等培训,注重名师队伍培养,省市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师、学科带头人共81人,省市骨干教师654人,初步形成一支富有品德高、教风清、业务精的教师队伍。

6. 健全表彰机制,提升教师技能

精心组织开展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活动,推进实施新一轮名师工程,充分发挥名校长、骨干教师、拔尖人才的专业引领作用,建立科学的教师校长奖励表彰机制。近3年,投入专项经费100多万元,评选表彰了各级各类优秀教师1594人,评选范围充分拓宽覆盖到各个领域,重点向一线教师、农村教师倾斜。

7.均衡教师资源,增进校际交流

实行义务教育教师、校长在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中心小学与完全小学(教学点)之间合理流动制度,出台《同安区中小学教师校际交流工作实施意见》。研究解决交流中的问题和困难,完善教师校际交流工作机制和细节,出台《同安区教育局关于中小学教师校际交流工作的实施细则》。指导各校建立名册,采用科学排序法,化解校际交流人选产生这一难点;设置《中小学校际交流流程图》,多梯次解决中小学教师交流中学科对应问题;设置《校际交流工作解答》,针对重点、焦点问题统一标准,统一工作规则,使校际交流既规范化又易于操作。近3年,义务教育阶段校际间教师交流轮岗共693人次,每年校际交流人数都超过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教师校际间交流轮岗,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

(五)创新教育理念,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1. 科学制定目标,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0)(以下简称《意见》),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有关工作的通知》(教基一厅〔20164号),及《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报送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计划的通知》(闽教基〔201659号)等文件精神,我区高度重视,开展前期调研,结合现状分析及未来教育发展布局规划等,到2017年底,全面消除66人及以上超大班额,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56人以上班额数全部消除。

近两年教育局已经新办滨城小学、升格新辉小学、柑岭小学、西洪塘小学、官浔小学、一小西洋校区,增加学位、减少周边学校就学压力,尽可能避免大班额及“大校化”的存在。

根据“十三五”规划,教育局将加大经费投入,由区政府协调相关部门解决热点区域用地问题;启动一批新校、名校校区建设,如:大同中心小学古庄校区扩建、进修附属小学扩建、阳翟小学扩建、凤岗小学迁建、瑶头小学扩建、第一实验小学城东校区、西湖中学、第二外国语学校扩建、启悟中学翻建、第三实验小学等,缓解城区及工业集中区小学办学规模较大的压力,从而有效消除大班额。

2. 发展普惠性民办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积极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立政府购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服务机制,2016—2017年全区享受财政补助幼儿数8456人,补助金额达到 823万元, 2017—2018年全区享受财政补助幼儿数11209人,补助金额达到1129万元。逐步健全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中心、辐射至各村的农村学前教育网络,着力保证农村留守儿童入园。

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基本实现全覆盖。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目前全区共有9所中心幼儿园,在园人数达到3385人。实现在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幼儿比例逐年提高,在普惠性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幼儿比例达到63.5%。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到48%。学前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应对入园高峰,努力确保本市户籍3―6岁儿童100%接受学前教育,逐步满足符合条件的本市常住3―6岁儿童的学前教育需求,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7.86%以上。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不断扩大。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在城乡普遍开展,全区有10所早教基地园,3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7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县域内在各级示范幼儿园就读人数达到5704人,比例达到25%

3. 实行阳光招生政策,有效遏制择校现象

根据《义务教育法》、《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通知》、《同安区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实施办法》和《厦门市2017年秋季中小学幼儿园招生工作意见》等要求,根据《同安区中小学幼儿园招生工作意见》和《同安区2017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积分入学实施细则(暂行)》等文件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形成规范有序安全的招生秩序,总体招生工作过程公正清廉,群众比较满意,社会比较稳定。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实行初中电脑随机编班;平行分班、均衡分班,无按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创新班、实验班等名目编重点班,校内无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无违规接收跨片生、择校生,无违规提前招生和举行任何形式的选拔性考试,各种学科竞赛、特长评级不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录取相挂钩。

加强学籍管理制度,做到学生按章有序流动,严格落实“一人一籍,籍随人走”,按程序办理跨省转学手续。学校及我局及时完成小学一年级新生注册建籍和省内初、高中招生处理。规范办理休学、缓学手续,杜绝以此进行变相留级。

4. 实施精细化管理,巩固提高义务教育

大力开展“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个学生”活动,实施“精细化”管理,积极开展“厦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评估,以精细化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学校管理水平。认真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按省颁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课程,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组织开展了“教学常规执行情况”、“教学质量监测”等专项检查和视导活动,有效规范了学校教学行为,强化了学校教学管理,提高了学校教学质量。创新招生机制,解决随迁子女入学问题。认真研究制定《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实施办法》、《同安区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积分入学实施细则(暂行)》和《招生工作意见》等文件,并成立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工作的组织领导。

坚持“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组织招生服务区内的适龄儿童按时就近免试入学。严格执行逐层招生,严格控制招收跨片区;首次提出“凡‘四证’齐全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必须‘就近入学’”工作要求。落实开窗服务、按规招生、一生一档、责任担当。首次采取积分办法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申请入读公办小学,开通同安区20162017年秋季随迁子女入学网上预约登记平台,接受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网上预约登记。深化小片区管理,提升办学层次。探索以基点校为龙头的学区内若干个小片区管理运行模式,积极探索师资统一调配、课程统一安排、教学统一管理、教研统一要求、考核统一评价”方式,有效推进区域性片区管理活动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有序推进“薄弱校委托管理”、“直属学校(园)建设”、“民办校委托管理”等工作,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和办学效益。充分利用“班班通”工程,加强信息化设备下的教学管理,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5. 高考成绩显著,实现百分百上大学

2016年,高考实现本科上线率达81.4%以上,专科上线率99.6%600分以上的考生达44名;体育类考生中,李璐雯、杨起烨同学,体育综合总分分别排名全省第一、第四名。

2017年高考,同安区本一上线完成率121.3%;本二及以上上线完成率126.2%;大专及以上上线完成率113.4%,继续保持100%上大学。活动即教育成效显著,艺体考生上清北,全区艺体考生本科上线率90.1%,大专上线100%,成绩优秀的考生被中央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一流院校录取。

6. 加大经费投入,实现特教全覆盖

一是扎实做好随班就读工作。在办好办强特殊教育学校的基础上,以特殊教育学校为依托,全面开展随班就读工作。首先,保证零拒绝入学,专人专档,规范管理。再次,学校注意挑选精力充沛、业务能力过硬、有爱心的专任教师担任随班就读教育教学工作。其次,教师进修学校注意统合特殊教育学校的资源力量,组织随班就读教师进行基本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培训,平时加强联系、注意信息沟通与资源共享。最后,注意建立小升初衔接机制,使随班就读学生顺利进入初中,并能在初中得到适宜的教育教学。

二是加大特殊教育随班就读经费投入。提高特教的补助幅度,落实随班就读任课老师待遇及在校三类残疾儿童少年补助金。从2014-2016年,下拨给随班就读学生生活补助21.56万元、学生交通费补助15.84万元、学生助学补助费24.16万元,随班就读教师工作津贴75.6万元。

三是深化“随班就读”项目实验,完善特殊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服务体系。目前,全区共有“随班就读”学生174人,分布在35所学校。已建成四间资源教室:大同中心小学(古庄)、新城小学、梧侣学校、莲花中心小学(云埔小学),并以此为起点,每年逐步增加,力争在做到区域全覆盖。在特殊教育学校设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中心)工作,配备基本的教育教学和康复设备,为残疾学生提供个别化教育和康复训练。充分发挥特殊教育学校职业高中部的教育资源,加强做好四级随班就读生的职业教育与推荐就业工作,顺利实现学生从平等受教育权到平等就业权的转变。

7. 稳步推进终身教育,广泛开展社区教育

根据我区实际情况制定终身教育发展规划,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区镇(街、场)两级政府分别成立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分明,分工合作。成立同安区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统筹和协调我区开展终身教育工作。区级的社区教育学院,镇(街、场)的社区教育学校,均建立终身教育管理队伍、专兼职教师队伍、志愿者等三支队伍,造册存档,建立数据库。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开展研讨和培训活动。

我区下辖2个街道,6个镇,2个农场,共有82个行政村、50个社区。每个行政村或社区均有社区教育学校教学点,覆盖率100%2017年,我区户籍人口35.1万人,常住人口73.2万人。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成员单位和社区教育教育学校开展各类培训和社区活动参与人数达44万人次,城市居民社区教育活动年参与率达到 65%以上 ,农村居民社区教育活动年参与率45%以上。

8. 拓宽培养渠道,推动职业教育提升

进一步整合全区职教资源,大力开展实用培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如:与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合作专业汽车维修,通过师生进企业实训及企业高工送技术入校园,每年都有一部分学生成为该企业员工。努力办好“幼儿教育五年专”,积极跟进“高职单招”模式,积极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培养途径,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免费相关政策,推动“国家示范校”建设,有效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同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参加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甘艺玲获护理技能二等奖、游泽锋获机械装配技术三等奖;参加2017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其中吴全金获焊接技术二等奖,张惠斌获护理技能三等奖。

(六)拓展德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

1. 突出立德树人,凸显德育特色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通过正面引导与自我教育、环境熏陶与主动渗透、专业教育与生活服务等多种形式,形成中小学纵向衔接、分层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互为一体的德育工作新特色,如:竹坝学校的排球“十连冠”、五显中心的射箭省运会“十金牌”、第二实小的羽毛球、岳口小学的跆拳道、启悟中学的集邮、第二外国语学校、汀溪中学的书写心理、国祺中学南音等。根据《厦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测评实施办法》开展德育先进校测评、文明班级评估工作,并将测评结果作为文明学校评估的前置条件,促使全区中小学德育工作进一步科学化和规范化。目前我区23个学校已接受市级德育先进校测评,其他学校已接受区级德育先进校测评。

2. 创设交流平台,普及心理教育

区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配好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加强心理咨询室建设,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微型活动”教学竞赛、优秀课件和优秀教案评比,组织参加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和夏令营活动,提高心理服务水平;构建社区教育平台,依托区青少年心声热线、新民工业集中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精心搭建有利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的平台。通过创设师生心理交流平台,开设心语交流信箱以及心理辅导咨询等多种方式,在全区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在校外建设心理辅导站、校内完善心理辅导室,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开展。

3. 创新德育方式,注重全面发展

同安区始终坚持“活动即教育”,以“弱者能赢,人人可赢”为核心,围绕“抓基础、重建设、严管理、创特色、讲实效”的工作思路,大力拓宽第二课堂活动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前我区有国家级足球特色校5所,省级足球特色校2所,市级足球特色校9所;省级体育传统特色校4所,市级体育传统特色校7所;国家级象棋特色校1所。截至2017年,我区已连续组织开展12可爱生肖形象设计大赛;连续组织开展5届《中小学书法现场比赛》;连续组织开展7届《民间美术夏令营》;连续举办6届中小学生趣味运动会;连续组织开展9届《德三杯环东海域现场写生比赛》;连续组织开展21届中小学生艺术节,逐步形成同安素质教育的常态;创办集公益性、综合性、社区性于一体的多功能的教育机构——同安工业社区大学,为终身教育改革提供了范例。特别是《可爱生肖艺术作品展》,是同安区教育局为师生搭建的最高规格展示艺术形式的平台之一,参与师生遍及全区223所中小学、幼儿园,目前已成为贯穿幼、小、初、高学生艺术成长的大舞台,也是春节期间同安人民的文化艺术的盛会。

4. 创建青蓝工程,做好传帮带

组织班主任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班级管理知识,组织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通过校本培训和专业培训加强对班主任的培养。实行“师徒帮带结对子”的“青蓝工程”,充分发挥有经验的老班主任的“传帮带”作用,以老班主任的高尚师德、对事业的执着和奉献精神来感染新班主任,以老带新,以老促新,重在培养年轻、优秀、骨干、特色班主任。同时,用年轻班主任的大胆开拓进取精神来激发老班主任,促使老少共进。

(七)落实“班班通”工程,推进教育信息化

1. 强化对口信息化交流,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继续开展对台交流活动,先后与台北市和新北市教育局及部分学校开展两岸共学和创客教育交流活动。继续开展帮扶对口支援县活动,深入西藏米林县、宁夏海原县开展信息化远程互动线上与线下交流活动。

同时我区先后接受来访单位37个,如漳州市教育局、宁德福鼎市教育局、南平市教育局、湖北省潜江市教育局、河北承德市教育局等兄弟单位到访参观交流教育信息化,都对我区三通两平台的建设经验和创新做法表示赞许。

2. 全面推进人人通,探索互联网+教育新模式

多次召开全区信息化推进会议,统筹推进全区“人人通”实践活动。经过半年的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全区评选了13所优秀人人通实验学校,涌现出一大批敢尝试的实验教师和推进工作者,并于收集汇编两本人人通经验论文,课例53节,并推荐参加中央电教馆信息化教学比赛荣获一二三等奖。

20169月省教育厅将省公共服务平台定位为今后全省人人通应用平台,并纳入政府绩效。我区的人人通又进入重启阶段,面对教师空间创建活动要求,我区每月举行一次推进会议,在确保全体师生全部开通省平台的基础上,不断摸索新平台的使用方法与技巧,截止目前,全区中小学师生100%开通。

我区积极探索信息化前沿方向,提出以创客教育培训创新人才的思想。多次开展两岸“创客教育”(信息化科技活动、机器人、3D制作等)夏令营活动,参加对象有台北万芳小学、莲花中心、柑岭小学、西塘小学、阳翟小学。信息中心还组织我区中小学信息技术、小学科学美术教师参加 “探索信息化技术融入STEAM、创客教育应用培训

3. 开展提升工程培训,提升全区教师信息化水平

从去年4月份开始,信息中心开始筹划全区所以教师的信息化提升工程,并按照省市文件要求逐步推进报名工作、成立学科教师工作坊、坊主培训、教师网络研修、校本研修等环节,截止12月中旬,全区96.5%的教师都已完成线上培训工作。通过本次线上与线下的研修,使得广大一线教师都有机会接受全国信息化专家的理念熏陶,重新定位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地位,为今后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提高教学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八)关爱贫困学生,推进助学政策落实

1. 健全资助机制,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

三年来,下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经费650多万元。2013-2014学年下达相应的各项补助资金达1259万元,资助学生5833人。在开展资助贫困大学生活动方面,成立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去年,我区有137名困难大学生在大学生资助中心的协助下,与当地金融机构签订了贷款合同,共发放贷款79万元。

2. 广开助学途径,社会各界人士爱心助学

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成立同安区教育事业促进会,积极指导基层学校教育事业促进会和基金会开展工作。通过表彰先进,激励广大教师认真从教,争创一流,赶超先进;通过助学,使一部分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完成学业。近年来,发动社会各界为学校捐款1062万元,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奖教奖学助学活动。同时,社会各界人士爱心助学达219万元,资助学生722人次。

(九)完善安保机制,推进校园安全管理

1. 坚持安全教育,构建安全大格局

坚持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课、每周五的最后一课为安全教育课,每周一对校园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开学的第一周为交通安全教育周,运用板报、宣传栏、讲座、班会、团队会开展丰富多彩的交通安全教育,开展“校园平安行”、“平安先行校”、“德育先进校”、“反邪教”等系列宣传活动;实施校车安全工程,我区积极推进校车更换工作,现有校车25部(其中新国标21部),全部安装带有卫星定位和视频监控功能行驶记录仪,接入各校监管平台,督查各相关校做好一校一档一车一档材料。

2. 全方位保障校园安全,强化监督管理

本着“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深入贯彻落实《厦门市2016年未成年人保护和学校综治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和区综治安全责任目标考评要求,以两个创建为抓手,以加强安全常规管理和隐患排查整治为重点,突出对民办教育、食品卫生安全等重点领域的管理,确保全区教育系统安全稳定,较好完成了市、区下达的学校综治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评任务。对我区无证幼儿园开展专项整治,有68所幼儿园达到基本合格标准,拟核发《办学许可证》。20164月被厦门市教育局授予厦门市学校2015年综治安全责任目标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被区政府及区政法委授予“2015年履行综治安全责任制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二、主要的短板

(一)学前教育学位供不应求

2016-2017学年在园幼儿3.2万人,其中在公办幼儿园和集体办幼儿园约占47%、正式批办普惠性民办园约占17%、未正式批办民办幼儿园约占36%,仍有53%的幼儿在民办园就读,导致无证幼儿园数量较多,且呈增加之势,与十三五规划预期目标还有一定差距。预计到2020年,全区在园幼儿数将达到3.5万人,比2016年纯增3000人。

(二)高中教育资源配置不足

预计到2020年需增加高中学位1300人,需新增136班高中。另外,新高考选课走班的要求导致普通高中教室、教师不足。根据国家高考改革试点城市的经验(上海、浙江),按4个班增加1间教室的比例,全区至少需增加25%的教学用房和15%的教师数量,现有的资源与改革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三)职业教育学位仍有缺口

随着近几年初中生源的不断增长,职业教育学位已出现近2000人的缺口,按5.5:4.5的普职比测算,到2020年职业教育学位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四、今后努力方向

虽然我区教育事业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人民群众对新时期教育提出了新的期待、新的要求,今后,我区将按照“两项督导”的相关文件要求,以本次督导检查为契机,再接再厉,努力推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学前教育方面

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实施幼儿园建设“工程包”,到2020年,新建、扩建幼儿园项目31个,新增幼儿园学位6240个。支持国有企业组建教育集团重点举办普惠性幼儿园。建立政府牵头,教育、建设、消防等部门定期会商制度,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促进一批合格园转化成正式批办的普惠性幼儿园。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提高参加分级限价管理的民办普惠性幼儿园财政补助标准。

(二)义务教育方面

推动“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形成长效机制,到2020年,新建和改扩建义务教育项目28个,新增小学学位19170个,初中学位10100个。实施改扩建调结构工程,优化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制度。出台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落实城乡教师交流轮岗制度。

(三)高中教育方面

实施优质教育资源联办机制,加快同安一中滨海校区的建设进度。到2020年,新增1800个高中学位,现有普通高中资源配置满足高考综合改革新要求。

(四)职业教育方面

加快推进同安职业技术学校的扩建工程,满足普职比需要。实施职业教育提升工程,推动同安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示范校”。

(五)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积极对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统筹现有的事业编制基数和机构数优先保障教育。进一步规范非在编合同教师的管理,并逐步提高工资总额核定标准,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进一步落实区域内义务教育校长、教师的交流轮岗制度,完善绩效工资管理机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