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初夏,习习微风中透着几丝清爽;脚步匆匆,是对数学智慧课堂的追求。2016年5月10日上午,同安第一实验小学(芸溪校区)二楼圆形电教室座无虚席,学习氛围浓烈。因为在这儿,来自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数学专业2014级的200名左右的在校大学生们正津津有味地享受着一场视听的盛宴;因为在这儿,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小教室主任——张茹华老师受集大邀请为这群对教育事业有着美好梦想的莘莘学子们传经送宝、指点迷津。
此次活动由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陈文胜老师主持,他首先向这批大学生们介绍了张茹华老师与“智慧课堂”,让他们初步了解眼前这位美丽而又尔雅的老师多彩的教育教学研究历程,并勉励他们应该带着问题来学习,才能学有所获……
◆第一篇章:思想引领,彰显数学知识的内涵
的确,张茹华老师不愧为福建省教学名师,她现场执教六年级下册的《鸽巢原理》,以其扎实有效又富灵动风趣的教学方式征服了在场的所有听课者,用课堂诠释了思想、智慧的真谛——有思想、有灵魂、有学生的课堂是我们所梦寐以求的数学课堂。
镜头一:课前游戏,巧妙铺垫
课前,张老师带领孩子们玩一玩,“抢椅子”游戏紧紧地吸引着他们的眼球。清脆悦耳的铃鼓声、热情洋溢的呐喊声,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在简单而又熟悉的游戏中让孩子们初步体验到——“5把椅子,6个人来抢,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名同学”,使之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为后面开展教学活动做了良好的铺垫。
镜头二:模型建构,凸显本质
鸽巢原理实际就是一个“抽屉原理”问题,它来源于一个基本的数学事实。张老师遵循孩子们的认知规律,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引导孩子们大胆地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感悟“枚举法”的妙用,得到了“把4枝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的数学结论。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深度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互相质疑与释,孩子们的思考从无序到有序、从零散到聚焦,思维的火花被引燃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悄然渗透……可以说,通过“说理”的方式来理解“抽屉原理”的过程就是一种数学证明的雏形,张老师在课中尽情地展示着……
值得一提的是,张老师还牢牢抓住“抽屉原理”的核心本质,通过变化数字,变化情景,“是不是还是这样的结论?”“能用一句话把这种现象说一说吗?”引导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帮助孩子去伪存真,把握本质。孩子们的精彩发言层出不穷,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现得淋漓尽致,建模逐渐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张老师让孩子们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是从复杂的现实素材中寻找本质的数学模型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有效地发展孩子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镜头三:评价到位,轻松高效
张老师是个经验丰富的好教师。在枯燥的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她不忘适时引入评价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你的发言真精彩!”“你有一双善于发现数学的眼睛。”“你的方法有着浓浓的数学味。”……一句句简短的点评恰是师生良好互动的润滑剂。特别是一个名叫萱萱的女孩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现象后,张老师惊呼:“太棒了,你的发现与数学家的已经很接近了,让我们把它命名为‘萱萱定律’吧。”孩子们兴奋不已,课堂轻松高效!
◆第二篇章:精彩讲座,为莘莘学子指点迷津
针对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数学专业2014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张茹华老师作了题为《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的精彩讲座。整场讲座立足实践,主题抽象却不枯燥,篇幅恢弘但不冗长,内容丰富却不杂乱。一个多小时的讲座让同学们始终处于一种头脑风暴的状态中,不仅汲取到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还找出了自身的差距,希望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教学生活有所帮助。
张老师从关注四基、核心素养入手,娓娓道来,让这群大学生们明白了小学数学教师的使命与责任。关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张老师结合一个个详实的例子来讲解,令人豁然开朗。特别是在预设学案上,张老师主张“智慧课堂”的思想,向大学生们传授了她多年研究的方法和经验,实用有效,既有细致全面的剖析,又有生动有趣的现场,精彩的内容让在座大学生们体验着愉悦的熏陶,进行着智慧的思考,而每一次的思考,都能让他们的心灵走得更远一点!
出神入化的演示,深入浅出的讲授,恰到好处的点拨,游刃有余的教材驾驭,收放得体的课堂调控,紧张有序的分层递进……这是张老师的“智慧课堂”。这天上午,张老师也用她饱满的激情、殷切的希冀、热情的关注、亲切的语言、丰富的语态与大学生们度过了这样一段美好时光!
于幽默中见睿智,通俗中见深刻。整场活动历时两个半小时,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数学专业2014级的学生大学收获的不仅是欢笑,还有慢慢的思考……
【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同安第一实验小学 郑秋茵(图);同安第一实验小学 张雅妙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