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绽新篇,教育戏剧结硕果——同安区融合教育“尊重差异,多元融合”课堂教学变革专题研讨暨市级课题结题论证活动报道

发布者:同安教育局发布时间:2024-10-18浏览次数:10

为进一步深化培智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探索培智课堂教学新模式,2024年10月15日,以“尊重差异,多元融合”为主题的课堂教学变革专题研讨暨市级课题《教育戏剧在培智教学中创新运用的实践研究》结题论证活动在同安区特殊教育学校如期举行。此次活动旨在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探讨教育戏剧在培智教育中的独特价值与应用前景,推动培智课堂教学改革。

本次活动由教研室缪珍老师主持,特邀翔安区教师进修学校蔡丽金教研员、思明区特殊教育学校刘灿老师和海沧区晨昕学校詹秀玉老师为课题结题鉴定专家,课题组全体成员、我校唱游律动组与生活语文组全体教师、同安区大同中心幼儿园(康浔分园)部分科任教师、同安区随班就读资源教师及科任教师代表参加现场活动。

活动伊始是两节精彩的教育戏剧展示课。第一节是叶海珍老师执教的《蝉》,叶老师将课堂移至校园大榕树下,带领着孩子们在真实的自然情境中倾听蝉鸣、感受诗意、诵读诗文、吟唱诗歌,在多元支持和多循环反复中掌握“休止符”在念唱中的作用,又巧妙地将教育戏剧元素与课堂进行深度融合,结合蝉身上的品质引发学生进行思绪追踪——“像蝉一样……”,孩子们在一步一步引导下激发思维,畅谈感受,孩子们表达令听课的老师们深受感染。

第二节课是周温霞老师执教的绘本戏剧融合课《动物职业介绍所》,周老师大胆尝试普特融合课,特邀三位普通幼儿与三位孤独症学生形成学习伙伴,在互助学习中实现普特融合。课堂上,周老师基于学生生活经验与认识水平,借助视听、图文、生活图示,借助教育戏剧的策略巧妙带领学生归纳龙虾、青蛙、袋鼠的特长,发散思维共同探讨它们适合的工作,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职业启蒙教育,让学生体会到工作带来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在学生心中种下“梦想”的种子。

两节课均以培智学生的特点与需求为出发点,通过精心设计的剧本、生动的角色扮演和丰富的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长的快乐。展示课结束后,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教育戏剧在培智教学中的创新运用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接着由课题核心成员陈馨老师进行了结题汇报。陈老师详细地介绍了课题研究背景、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效等,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分析如何在培智课堂改良教育戏剧策略,使其用得其所。课题组通过创新教学方式,不仅提高培智课堂教学效果,也提升了老师们的教学实践智慧与理论素养。

随后,三位专家逐一对课题进行点评与论证。他们一致认为,此课题极具实践性与创新性,研究目标定位准确、思路清晰、研究内容具有良好价值,研究成果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达到预期研究效果,经鉴定组专家评估,一致同意结题。

此次活动不仅是对课题研究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示与总结,更是对培智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一次有力推动。通过此次活动,大家更加坚定了以“尊重差异,多元融合”为核心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的决心与信心。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教育戏剧将在培智教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初审:陈丽琴

复审:王萍萍、缪珍

终审:校领导

单位:同安区特殊教育学校

日期:2024年10月15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