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台新体验新境界 ——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小教室主题教研活动系列报道之三(小学语文)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1-22浏览次数:208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我们相约在全区小学语文首次远程观摩网络教研中,静心地聆听丰收的声音。

2016年11月16日上午,同安区小学语文主题教研远程观摩活动在西塘小学录播室举行。本次采用远程互动的方式进行教研,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研的有效开展。本次教研活动由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承办,由洪延平主任主持,以“学着课文写”为教研主题。

随着各校教师到来的步伐,洪延平主任掀开了活动的序幕,寄予了美好的愿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教研前的“热身”——西塘小学语文教师的美文诵读——《相信未来》,在朗朗的诵读中,在文字的温度中,远程观摩活动徐徐拉开帷幕。

瞧,大同中心小学的朱欢欢老师,身姿绰约地站在了讲台前,与六年四班的孩子们亲切地、放松地谈着话,音容笑貌让人记忆犹新。她聚焦《少年闰土》中的重点段,抓住回忆文体的特点,引导孩子在文本中寻找相同人或物的过去情景与现在印象,让孩子在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写作手法的同时,感受用词贴切与环境渲染的作用,并将其运用于叙述“雪地捕鸟”的现在印象,借文体延伸运用,不仅让我们有了新视野、新感受,还带领我们亲近鲁迅、走进鲁迅。

第二节课,由西柯中心小学的柯晓娟老师执教作文课——《心理活动描写——内心独白》,俏皮有活力的柯老师以魔术游走于课堂,调动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浓厚,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频繁,正体现了当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借助《穷人》中桑娜为他人、自己、结果等等多角度的“想”,引导孩子在习作中展开多角度的翅膀,自由地翱翔于习作的大海,用上俗语等经典语言丰满习作的意境。

紧接着,五显中心小学的陈露老师跟大家分享了她外出培训的丰富的收获——《浅水洼里的小鱼》《秋天的雨》等有关“学着课文写”的优秀课例,以分享阅读表达的四个步骤:读懂语言之“意”;发现语言之“形”;内化表达之“法”;享受语言之“美”,为她的收获画上圆满的句号。

最精彩的则为远程互动研讨环节。洪老师组织各个分会场的教师,围绕“学者课文写”教研主题,针对两堂课的不同教学风格,通过远程互动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首先,朱欢欢老师谈了关于她备课的经历与感悟,而柯晓娟老师针对本堂课进行了课后反思。

研讨中,同安一实小陈振丰老师、莲花中心叶栋梁老师、二实小陈束贤老师等给予这两堂课高度的肯定。两位老师的课清晰、扎实、有效。课堂的教学目标明确,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表达愿望。教学过程简洁流畅,环环相扣,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受,令听者回味无穷。巧用语文教材,充分挖掘课文中的语言训练点,简约有度地为写作提供了有效的开端。教师注重言语实践,提高学生学习语言表达能力,为写好文段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他们也对两位教师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希望在激发孩子发散思维方面要多下点功夫,评价过程应多让孩子上台展示,能更充分体现孩子们在交流中进步。

最后,洪延平老师的精彩总结为此次同安区小学语文主题教研远程观摩活动画下圆满的句号。她指出,朱欢欢老师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重在“个”的发现;柯晓娟老师执教《心理活动描写——内心独白》采用写法导练的方法,重在“类”的发现。她希望每个语文老师都能用好教材,拥有发现的眼睛,关注教材中的言语形式,帮助孩子掌握言语规律,构建言语图式,委孩子插上“阅读”“表达”的双翼,让孩子在语文学习中展翅翱翔!

有缺陷才是最美丽的,永无止境并非浅尝辄止的借口。传统的教研形式如何改进?信息技术如何为教研插上翅膀?今天的主题教研远程观摩拉开了教研的新篇章、新视野,收获满满。

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

同安区西塘小学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